還記得小時候對很多東西都很有憧憬,因此也傻傻地被騙過很多次,其中一次是朋友請我吃了一粒咖啡糖,我就被那香濃柔滑的味道所吸引,然後被遊說買了一盒。當然,買咖啡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我竟然相信他所說,將整盒咖啡糖掉進熱水中溶化後便會成為了一杯香濃的咖啡,然後將那畢生難忘的味道與悲憤一同灌進大海之中。
直至第一次真真正正呷上一杯咖啡的時候,大約是初中的年紀,當時常常幻想自己長大後會穿上一身西裝拿著一杯咖啡走進會議室內開會。帶著這份好奇和盼望,跟好友一起省了數星期的午飯錢,浩浩蕩蕩地抱著數十塊走到美式連鎖咖啡店,期待著人生第一杯咖啡。小孩子裝大人,當然是叫了一杯Espresso,心內回味著兒時那特濃咖啡糖的香甜,帶著一副自傲的眼神灌了滿滿的一口,其餘不贅了。
開始步入了解咖啡是在澳洲被房東所薰陶,每星期都帶我到不同咖啡店吃個茶點喝杯咖啡,便耗上半天閒暇。茶點好吃,咖啡好喝,尤好日曬咖啡那一點點水果清新的香氣,與清新自然的澳洲休閒生活一樣溫暖。

一杯咖啡的風味受很多因素所影響,品種、產地、種植方式、生豆處理方式、烘焙方式以及咖啡師用的工具和技藝,都影響著每一杯咖啡的味道。生豆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日曬、二是水洗。日曬顧名意義是採豆後篩選好咖啡豆再將其曝曬二至四週,將水份降到10-12%左右然後脫殼再包裝出售。
水洗法是篩豆後脫去果皮與果肉,留下種子,再將種子放入發酵槽發酵,將種子外層的果膠溶解,然後再經過清洗及烘乾後便可以去除內果皮包裝出售。
品嚐一口咖啡,由果農到咖啡師遞上那日曬的香、還是水洗的純,都經歷一段漫長的努力而得來。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我所得到的成果,未必完全是我努力的結果,環境因素也非常重要,同樣的努力在香港和在發展中國家得到的結果未必一樣,所以他極力提倡公平貿易的原則,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回報。
公平,對所有人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