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的章法

每年新年前都會在社交網絡及媒體上看到一些拜年攻略,應對親戚攻略、家族稱謂圖鑑、十大賀年禁忌等等……不過,要數最有效的應對方法只有兩個字—避年。傳統新年是回家拜年的大日子,但好像只有香港人有避年這個文化,也許因為香港地小人多,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磨擦,很多人會選擇將這一個長假期花費在外遊上。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拜年,特別在異鄉久了,更惦記著疼愛你的家人、煎得香脆的蘿蔔糕,當然還有從小媽媽便幫忙保管著的利是!小時候會將大部份利是上繳,餘下的變成糖果薯片等,成為身體的一大部分。

長大後除了這些糖果費外,還預留一筆糖水費,因為學了一門回不了頭的技藝,就是「打牌」。古語有云:輸錢皆因嬴錢起,但我的印象中從來沒有嬴錢的記憶,後來慢慢地將交學費轉化為交糖水費,輸了一輪便請大家吃糖水。

賀歲打牌少不免遇上「嚦咕嚦咕新年財」,小時候覺得梁詠琪和黃文慧在劉德華家中那一場「誅」和「鬆」的對戲十分搞笑又無厘頭,是鬆還是誅、是誅卻說成鬆,弄得梁詠琪發瘋「反枱」。後來發現原來這個四方城有著很深的哲理,在麻雀枱上是一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仗,鬥智鬥力鬥IQ,是關係重要,還是勝負重要?如何控制自己的勝慾、如何令其他人看不出你在鬆章、如何在整個打牌過程帶起有趣的話題等等…….既考驗你章法,同時考驗你待人處事的能力,正如劉德華說:人品好牌品自然好。

當然,桌上輸贏是其次,節日和活動的重點都是為了與人相聚,一同渡過好韶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