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母親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小藥房,要稱得上一家上等的藥房必然是養著可愛的貓咪,那年暑假除了跟藥房的太子仔勇闖真三國無雙的世界,便是服侍三隻藥房貓。
這家小藥房原先養了一隻白貓和一隻三色貓,後來來了一隻全黑的,每一隻藥房貓也有他們各自的故事。
白貓的年紀最大,我認識他的時候已經是15歲高齡,略胖又帶睡眼惺忪,一副優優悠悠的樣子,不過聽說以往與其他地方的貓開戰戰績彪炳。然後到輾轉走到了這家藥房便安定下來,便像尊佛一樣的坐在門口陳年玻璃桌上,偶爾會跟醫師一起診診症或咬一點小禮物到門口討得人家歡心,是抓老鼠的高手。
三色貓身手最為矯捷,瘦削卻又很結實,可以從平地上一躍便到達兩米多高的地方。吃的會先讓給白貓,又會教導黑貓到貓砂上廁所,是成熟得懂照顧其他貓的成貓,又像風紀一樣規規矩矩的模範生。
黑貓是後來到的,有天早上開店前看到店外有一個小紙箱,紙箱內就是剛出生還未睜開眼睛的小黑貓。聽說棄養小動物的人都會找上寵物店和藥房等有養動物的店舖,抱著一個有吃有喝可以安置好小動物的想法,說是相對「負責任」地拋棄小動物,但其實對店家來說是一個苦惱,不但開支大了,也有被排斥的風險,然而這個行為是切切實實的情緒勒索,聽說很多店還要因此額外安裝閉路電視去解決此問題。小黑貓的來到是一個意外,經白貓和三色貓的同意下也讓她安頓了下來。幼貓的出現當然獲得萬千寵愛,同時為年邁的白貓帶來活力,不過也有點縱容得太過,讓她在進行結紮手術前數天偷跑到店舖外,意外懷孕了。看著幼貓小小的身軀卻懷了六隻小貓,肚子脹的想要破掉一樣確實是很心痛,幸好最後在三色貓的守護下順利地誕下小貓,乳貓也讓好心人領養了。
固定班底確立了以後便再沒有養其他貓了,也許是因為隔年白貓的仙遊讓人哭得太傷心,接受不了多年感情的消逝便不再養了。
從前的店舖貓主要的工作是抓老鼠,而這家藥房的店舖貓主要是被人服侍,吃有專人每天鮮煮無調味的肉泥、多擠逼的地方也能騰空一個舒適的位置讓他們的以安居。這些店舖貓也是香港的特色,曾經有荷蘭攝影師專程為此來港拍攝了一系列照片。
近年貓咪cafe便成為與貓親近的主要地方,任意地在身邊遊走,也可以買點罐罐引誘他們來自己的桌上來一幅合照,朋友總說這些貓功利、現實,又怕他們吃太多不健康。不過我想這都是貓咪cafe的好處,偶爾偷閑一下由他們來招待你,過一個輕鬆的時間,能與貓建立深厚的感情當然好,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失去的痛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