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煮食,最小會做的餸菜,炸物也應該是數一數二。炸物的製作過程雖然不算太複雜,可是要開一鍋熱油,炸過食物後的油會變得有一點點焦的味道,也有一點食物的味道,而炸肉類東西尤其濃烈,所以很小家庭會經常開油炸(熱氣也是其中一個考量)。
不過早幾天到了九龍城一家洋食屋,點了一個吉列北海道十勝豚肉飯,除了皮脆肉嫩以外,味道亦調得非常精準,剛剛好帶出豚肉和油脂的鮮味,而沒有改變肉質。餐廳裝飾帶給我們90年代的感覺,門面亦有和式設計,順道回味一下多年不見的日本家鄉。

還記得自己在澳洲工作假期的時候,也有到過一家日式餐廳做了一陣子廚師,當時的我是從不吃南瓜,而第一次食便愛上,就因為老闆炸了一籃野菜天婦羅給我,其中的南瓜天婦羅除了香甜的南瓜味道外,外皮亦炸得薄薄一層,脆而不油膩,小小咸咸的味道更帶出南瓜的甜味。
回味過後,便到超市買了一個日本南瓜和一些菇類回家,來一個野菜天婦羅盛宴。
炸天婦羅的粉漿很簡單,最簡單的做法是將80g低筋麵粉過篩,然後將一隻雞蛋打進去拌勻,再加上100ml冰粒水加進去拌勻,酥脆的重點就是將低溫的粉漿與高溫的熱油相遇,巨大的溫差便會令粉漿變的酥脆,有些人亦會將低筋麵粉加點鹽過篩去增味,不過口味因人而異,可加可減。
油溫是最難控制的一環,要做到約170-180度的油,要控制的非常好,如果將粉漿放一點進炸油裏,粉漿在油中一半便回彈浮上面,就代表溫度差不多。當然油量不可以太小,不要以為用一個小一點的鍋便可以省下一點油量,如果油量過小的話,將炸物放進鍋裏的時候油溫會變得太低,外皮不但不脆,內裏更有機會未熟透,然後再用更多時間去炸熟的話,便很容易燒焦。
要做到一個漂亮的天婦羅,除了沾粉漿的量要控制得好,另外還要在一邊炸的時候一邊幫炸物添加粉漿,讓炸物真正成形。
吃著吃著天婦羅,忽然間想到染疫的其中一個病徵是喉嚨痛,看來還是要吃多一兩件定一定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