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後記

前些日子說到要到森林內拍攝螢火蟲,因為時間有限,未能逐一親身到場視察環境,固此只能挑選一兩個地方先去碰碰運氣。

上次提及過螢火蟲出沒的時間大約是晚上6-8時,亦即是需要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山野上,事前的準備就要更多了。夜山的裝備少不免是足夠的水、糧食、電筒等等,這些裝備只佔背囊一小部份的重量,其餘都需要盡量

騰空給拍攝用的裝備,每一個環節也要計算得很準確,才能「輕」裝上陣。

不過我認為由白天走到只見月光的山徑最需要的不是體能,而是膽量。每一次視察場地也是一個小挑戰、小冒險,不是每一個場地都會熟悉,也不會每一個場地也有公關或職員到場作解說,除了資料搜集外,也要有披甲上陣的膽量,讓自己來一場小冒險。

終於來到視察場地當天,乘巴士來到松仔園站,是次目標是記錄下合適的拍攝場地以及由起點到達場地的時間。由於小型製作的關係,只能獨自上山,走在一段數小時的山路確實需要些娛樂,古人的娛樂方法大概是寫詩吧,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立即想像到孤身走我路的感覺就如《杕杜》一樣:其葉湑湑。獨行踽踽。獨行睘睘。豈無他人?為免像古人一樣浸沒在負面情緒中,我決定打開電台的應用程式,聽一些嘻嘻哈哈的電台節目。誰不知節目主持人興高采烈的歡笑聲忽然停頓下來,然後而斷斷續續的開始又停頓,此時背部傳來一陣涼意,我打開手機看了一看,發現原來只是訊號接收不良,便打開地圖看了一看所在的位置,大概是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起始點沿著藍徑步行約15分鐘的位置,幸好我早有預備,事先下載了一些陳年的電台節目懷舊一番。

由下午五時許走到晚上七時左右,天色由藍轉紫紅再入黑,路上還沒有遇見過一隻螢火蟲,在幽暗的山坡上由蟲鳴鳥叫的大自然小清新聲音,慢慢轉為烏鴉和牛蛙的聲音,這個時候電台節目忽然由歡欣的音樂轉為低沈的氣聲,原來有聽眾Phone in到電台說鬼故,還是有關行山的鬼故,立即嚇了一跳連忙把節目關了,加快腳步走下去,就在這個時候耳機忽然傳來電台節目主持人的笑聲,原來已經走到差不多終點,這個時候手機訊號回復正常,原先停了的電台節目便繼續播放,原來一切都是被自己的想像嚇壞了。

這次雖然不是最離奇的一次視察場地,但可以說是最失敗的一次,因為事前做好了資料搜集,然後去了數次也只有一次在路旁遇見一隻螢火蟲,跟我預期的落差實在太大,讓我真的想放棄真實的螢火蟲,嚐試用後製方法解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