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看見同事捧著一袋東西鬼鬼祟祟地走到我房間,袋內裝著一堆UV膠、紫外光燈、電子磅等等,原來他正在準備製作女朋友的生日禮物,打算送女朋友一個海洋燭台。 騰出空間讓他安置好工具便看看他如何製作燭台,主要是將UV膠調色混合後緩緩地倒進模內,再放進合適的海洋生物,然後照射UV燈待乾,就這樣一層一層把不同深淺的顏色倒進去再固定便成為一個有層次的海洋。 不過手作燭台會產生一個難題,就是市面上的蠟燭未必符合燭台的尺寸,幸好在以往的工作中開辦過一些興趣課程,其中一個便是製作蠟燭。 蠟燭的製作方法很簡單,主要材料是大豆蠟100g、精油15ml、金屬的杯子或鍋子(融化蠟燭用)、溫度計、玻璃杯(蠟燭模)、蠟燭芯等等。先將大豆蠟融掉,然後倒進蠟燭模內,大概降溫至攝氏50-60度便可以混合精油攪拌,因為大豆蠟降溫的時候便會開始凝固成型,所以必須在凝固前將精油攪拌均勻,最後待大豆蠟呈奶白色的時候將蠟燭芯放誰去,凝固後便成為自家製的蠟燭了。 然而奇妙的是,蠟燭是有記憶的,在第一次燃點蠟燭的時候必須要將蠟燭表層都燒融成平整的蠟池,否則下一次再燃點的時候,蠟燭只會燒第一次融過的範圍,而沒有融過地方便不會融掉,形成一個蠟燭圈又稱為「洞穴現象」,雖然解決方法易找,可是卻找不到這個現象的原因。 我想我們每年至少也會點燃一次燭光,若每一點燭光也是由自己或愛人親手所造的蠟燭發出,記憶會更深,畢竟人類對氣味的記憶是最長久的,燭光的意義便更深刻。 我介紹了這個製作蠟燭的方法給這個同事,他好像很滿意地抄下製作步驟,說希望讓他的女朋友永遠記住這一日。 我們又有那些值得以蠟光記念的日子?
早些日子晚上回家的時候,抬頭仰望天空發現月亮非一般的大、非一般的亮白,原來當天是天文現象「超級血月」的日子。 超級血月是指超級月亮(超級滿月)和月全蝕,超級月亮是全年最大滿月的時候,這個滿月比起全年最小滿月的直徑大差不多14%。而月全蝕是指月球進入地球影子的區域,造成陽光無法照射而失去光芒,至於血月的成因是月亮反射太陽光時,太陽光中的藍光會在進入大氣層時被散射開去,餘下紅光走到我們的眼球內,形成呈銅紅色或暗紅色月亮的情況。 錯過了這次觀賞超級血月的時間,要等12年後才會再出現,不過本年11月還會有一次月偏食的日子。 這些自然現象在小時候是一件大事件,新聞媒體都會冠以百年一次、千年一遇的名號,再加上小時候並沒有甚麼娛樂,這項免費的娛樂便成為了一年之中值得期待的大日子,可是香港的家庭父母基本上與忙碌劃上等號,能抽時間去體驗的日子少之又少,每每只能從隔天早上的新聞片段上觀看奇景,因此多數只有期待的部份。 到長大後有能力自己外出觀賞自然奇觀,便發現其實新聞上看到的片段和照片原來得來不易,在航拍還未普及的時候,要拍攝一段高空遠眺香港全貌的片段,除了坐直升機外,就只能背著背包登上高山。攝影師當然沒有奢侈的直升機,只好早早執拾好背包徒步登山,背包內除了維生的食物飲料外,負荷最大的應該就是鏡頭了,因為要能拍攝到月亮有肉眼看到的大小需要200mm或以上的遠攝鏡頭,視乎鏡頭大小和質素,一支鏡頭就需要背上2-6磅的重量,加上相機、電池、腳架、濾鏡及其他配件,大概一個背包光拍攝用品便超過20磅,如果需要拍攝移動縮時的影片便需要更多的配件和負重,這個重量在平路上也已經艱辛,卻要走到斜坡上,更顯那張照片的寶貴。 還幸科技發展迅速,現在的器材越來越輕、越來越細、越來越堅固,讓我們可以更準確、更方便地觀賞、感受、記錄下每個重要時刻。
有些記憶的地方在時間的洗禮下被沖刷、被掩蓋、被淹沒。以往的公園是孩童們的樂園,像我這些「屋邨仔」都是在公園長大,尤其在地大物博的屯門區公園更是多元化,從滾軸溜冰場、紅場(排球場和羽毛球場)、單車徑、露天劇場到不同的遊樂設施應有盡有。小時候的屯門公園,還未到公園已經有一個小市集,有一些文青地攤一樣的擺賣攤檔,只不過賣的都是一些日用品和食物等的東西。先逛過市集,再到公園看伯伯下象棋,然後爬爬山坡跑跑跳跳便是一天。 當時在屯門公園內最吸引的是水上單車,天鵝般外形的腳踏船、兩人坐位,用雙腳像踏單車一樣控制天鵝前進,而在湖中除了真的天鵝、鴨子、魚還有鳥龜等動物,由於屯門公園種植了很多樹木,而圍繞湖邊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築,佛似遊走到古代一樣。 後來興建了爬蟲館,多了巨型陸龜、蜥蜴、變色龍、蛇和鱷魚等等動物,成為小時候第一個生態體驗館,除了是認識不同爬蟲類外,館內的冷氣也是夏天的好伙伴。 後來屯門公園慢慢地由公園變為聞名中外的「大媽舞」場地,成為Happy伯和一眾大媽的樂土,令不少家長擔心帶小朋友到公園去會不會有壞影響,導致公園建了新設施也不太滿座。 說起來公園新的設施說起上來也設計得非常好,分了三大主題區「花影荷花」、「山丘地帶」、「音樂感官」,有灑水玩水區、沙池、山丘滑梯、彈床、攀爬設施和傳聲音樂裝置等等,比起一般公園設施更多元化,而且是無障礙兒童遊樂場,就算是彈床也適合輪椅人士遊玩,比起現在常看到的矮滑梯、搖搖木馬和改造前的公園設施來得有趣和刺激。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舊事物始終會被覆寫,雖然舊地重遊還是會懷念舊事物的美好,不過邁步向前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近日因為要構思拍攝MV的關係做了很多資料蒐集,其中一幕的場景是主角發現到森林中的一片草地上,有著很多一閃一閃發光的螢火蟲,有點像《再見螢火蟲》的那幅海布、又像岡山縣天王八幡神社的公主螢火蟲群,實在美不勝收。 不能出國的時候,只好在本地找合適的場景,因而發現原來香港也有不少觀螢的地方,例如大埔滘、沙螺洞、大帽山郊野公園等等。不過拍攝的考量跟旅遊不同,要選擇地點最優先當然是環境是否合適,其次就是交通便利程度,因為拍攝需要用的器材多又重,而且一天的拍攝需要走不同場景,如果是交通便利和道路平坦的話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因此選擇了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大埔滘先作取景探路。 由荃灣駕車到大帽山郊野公園停車場約20分鐘,再由停車場走到大帽山瀑布只花數分鐘便能到達目的地。而大埔滘則可以乘坐巴士到松仔園走5分鐘便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區內還有四色路綠可供飽覽,十分方便。 要拍攝到好的風景最主要還是看天,5-8月是賞螢的季節,雄性螢火蟲會四處飛行並發出閃亮的光去吸引異性,待雌性螢火蟲回應,由於發光的消耗甚多,因此瑩火蟲只能維持大約2-3小時,而當天色變暗便是螢火蟲發光的時機,約晚上6-8時便是活躍時間,同時也要留意減少使用電筒,因為電筒的強光會令螢火蟲受驚而停止發光,同時亦避免發出嘈音。不過看天最重要的還是不要遇見雨神,當拍攝器材遇上雨神就是跟螢火蟲說再見然後就是靜靜地歸家吃晚餐的時候了!
小時候在母親工作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小藥房,要稱得上一家上等的藥房必然是養著可愛的貓咪,那年暑假除了跟藥房的太子仔勇闖真三國無雙的世界,便是服侍三隻藥房貓。 這家小藥房原先養了一隻白貓和一隻三色貓,後來來了一隻全黑的,每一隻藥房貓也有他們各自的故事。 白貓的年紀最大,我認識他的時候已經是15歲高齡,略胖又帶睡眼惺忪,一副優優悠悠的樣子,不過聽說以往與其他地方的貓開戰戰績彪炳。然後到輾轉走到了這家藥房便安定下來,便像尊佛一樣的坐在門口陳年玻璃桌上,偶爾會跟醫師一起診診症或咬一點小禮物到門口討得人家歡心,是抓老鼠的高手。 三色貓身手最為矯捷,瘦削卻又很結實,可以從平地上一躍便到達兩米多高的地方。吃的會先讓給白貓,又會教導黑貓到貓砂上廁所,是成熟得懂照顧其他貓的成貓,又像風紀一樣規規矩矩的模範生。 黑貓是後來到的,有天早上開店前看到店外有一個小紙箱,紙箱內就是剛出生還未睜開眼睛的小黑貓。聽說棄養小動物的人都會找上寵物店和藥房等有養動物的店舖,抱著一個有吃有喝可以安置好小動物的想法,說是相對「負責任」地拋棄小動物,但其實對店家來說是一個苦惱,不但開支大了,也有被排斥的風險,然而這個行為是切切實實的情緒勒索,聽說很多店還要因此額外安裝閉路電視去解決此問題。小黑貓的來到是一個意外,經白貓和三色貓的同意下也讓她安頓了下來。幼貓的出現當然獲得萬千寵愛,同時為年邁的白貓帶來活力,不過也有點縱容得太過,讓她在進行結紮手術前數天偷跑到店舖外,意外懷孕了。看著幼貓小小的身軀卻懷了六隻小貓,肚子脹的想要破掉一樣確實是很心痛,幸好最後在三色貓的守護下順利地誕下小貓,乳貓也讓好心人領養了。 固定班底確立了以後便再沒有養其他貓了,也許是因為隔年白貓的仙遊讓人哭得太傷心,接受不了多年感情的消逝便不再養了。 從前的店舖貓主要的工作是抓老鼠,而這家藥房的店舖貓主要是被人服侍,吃有專人每天鮮煮無調味的肉泥、多擠逼的地方也能騰空一個舒適的位置讓他們的以安居。這些店舖貓也是香港的特色,曾經有荷蘭攝影師專程為此來港拍攝了一系列照片。 近年貓咪cafe便成為與貓親近的主要地方,任意地在身邊遊走,也可以買點罐罐引誘他們來自己的桌上來一幅合照,朋友總說這些貓功利、現實,又怕他們吃太多不健康。不過我想這都是貓咪cafe的好處,偶爾偷閑一下由他們來招待你,過一個輕鬆的時間,能與貓建立深厚的感情當然好,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失去的痛楚。
沒有旅行的日子將我們都困在狹小的香港之中,人大了很容易便會覺得無聊,無聊便想找點事做,而在籠中的鳥除了吃以外還可以做些甚麼呢?最近希望習得一項新技能,不是如語言、烹調、運動等,而是其中一樣能留待旅行用的星級技能,就是駕駛執照。由報考筆試到找師傅上堂、排期考試,順利的話一年後脫離P牌便可以申請國際車牌到外地自駕遊了! 說起來容易,但要及格才是真正的難,因為對於只有孖寶賽車概念的人來說,在香港繁忙的街道上控制棍波車行走就像是公路炸彈一樣危險。不過,我還是覺得習得棍波技能才是真漢子。 為甚麼這麼有自信?實不相瞞,除了為「型」以外,其實因為有過駕駛小型飛機的經驗,早年在澳洲工作假期的時候,室友忽然問有沒有興趣駕駛小型飛機,貪玩的我當然第一時間把手舉高舉直,然後我們便由西澳珀斯(Perth)開了兩小時車到了位於班伯利(Bunbury)的小型飛機飛行學校Bunbury Flying School。 聽了一些基本知識和彈了一會兒鋼琴後我們便看見實體的小型飛機! 由導師檢查好油缸和儀器後導師便將小型飛機拉出跑道,沒錯,是將小型飛機拉出跑道,然後便一同上機準備起飛。在網上看到的資訊是先由導師起飛至安全高度後才交給學生控制,不知道導師對我有那來的信心,說所有起飛和降落都交給我做,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起飛,希望不是最後一次,所以聽得特別專注特別認真,待飛機有一定速度後將方向盤慢慢向自己方向拉,然後因為導師說慢慢拉,我便真的很慢很慢地拉,慢到差一點便撞樹,幸好導師在撞樹前的最後關頭將飛機急升制止了一場人為災難的發生。 上升到一定高度後便開始學習上升、俯衝、側飛等等的技巧,然後便放手我在附近徘徊,再閒談一些飛行的趣事、觀賞一下Bunbury海岸線的美景便要準備降落了。 降落需要的技巧比起飛高,因為要配合俯衝及上升的技巧令飛機水平降落,終於由我一手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降落便完結了這一次飛行旅程,當然如果還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到Bunbury的海邊和公園遊玩一番。 相信有這一次飛行經驗及多次控制航拍機經驗會有助我學習棍波車,就此向女朋友津津樂道,而她卻回應我說:「都唔關事,不過下次可以帶我去學揸小型飛機」。
未上畫的港產片《濁水漂流》在預告片中吳鎮宇在開場淒蒼地說出:「深水埗是窮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帶出無家者的悲哀,同時揭露香港貧富懸殊及居住問題,深水埗一向以舊樓、劏房、衛生差而聞名,但近年卻因不同類型的咖啡店和手作小店而成為打卡聖地。 要喝上一杯咖啡,必先排過一條長長的人龍,在粗糙原始工業風的水泥牆下來一杯過百元的手沖咖啡,然後經過一輪的照片時間,將美好的生活品味上傳到社交網絡上,最後才把咖啡晾涼變酸後呷上一口,而這一口的苦酸味卻不是咖啡豆所生的果酸。 要解決昂貴的咖啡變酸的問題,自家製冷泡咖啡滿足你三個願望。冷泡咖啡需要的技術含量比手沖咖啡低,量好比例後將粗/中磨後的咖啡豆放到器皿內再注入適當的水量然後放進冰箱待上8至12小時後濾掉即可飲用,咖啡豆與水的比例看自己喜愛的濃度大概是1份豆配6-16份咖啡豆,而低溫慢泡的方法會減少熱水沖泡咖啡的苦澀味,同時減少熱咖啡降溫所產生的微酸味,還可以保留咖啡豆完整的香味。不過,缺點是失去了熱沖新鮮的味道和咖啡師的功架,同時亦有機會因保存失當而令咖啡沾上冰箱內的雜味,始終每個人家裏的冰箱並不是專為咖啡而設。 炎炎夏日來一杯自家製的「懶」泡咖啡,展現出有品味的居家生活以及減少唐樓上落的膝蓋問題,同時免卻居住在深水埗只帶了一張「紅衫魚」、手機和鎖匙落樓點了咖啡和一個麵包才驚覺自己不夠現金,需要急召朋友到場支援的尷尬場面,一杯價值三餐的咖啡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那種苦澀,以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得到最好的享受不也挺幸福的嗎?
近年相機界可算是百花齊放,各大廠牌相繼推出不同類別嶄新的科技,其中以自動對焦技術發展得最為成熟,單單能以眼球對焦這一項技術已經改寫攝錄領域以全手動操作的習慣,尤其近年「無筆直」的公司越來越多,以人物訪問來說,以往需要兩個攝影師以及一個燈光師,由於科技發展越趨先進,一切器材比以往更輕更細,由三個人承受的重量變成一個人承受得了,對小本經營的製作公司或Youtuber、KOL等等來說算是天大的福音,但同時間也變成縮減人手的一大理由。 三個人的工作變成一個人的工作,科技減輕了身體所承受的重量,卻增加了所負擔責任的重量,缺了人手操作機器最大的問題是害怕相機的自動功能不夠精確,所以成熟的對焦技術能幫攝影師一個大忙,至少不必害怕那一部無人駕駛的全景或半身鏡頭會有走焦和跑焦的情況。 另一個方便的技術是4K技術普及化,以往拿著一台4K攝錄的攝影機多多少少是帶著一份優越感出征,現在的4K可換鏡頭相機跟我手掌尺寸差不多,質素亦有所提升。4K尺寸最大影響並不是畫質方面,而是放大率,因為現時所謂高清電視廣播的解像度只有1920×1080/1280×720(最低),雖然比起傳統模擬電視廣播的720×576像素為高,但以4K畫面拍攝仍然可以無痛將畫面放大,使後期製作的空間更大。 相機改革帶來了便利,但大家都知道買了相機送很多贈品卻不送技術,如何拍攝出好的照片、影片所需要的是美感。影像風格有很多,近年最熱門的文青小清新日系風格、對比度高鮮明度高的歐美風、繪畫主義攝影、印象派攝影林林總總包羅萬有,那一種風格是最好?我舉一個例子你便明白!某天我帶著一台中片幅相機旅行,我想每個攝影師都對器材有不同的追求,而中片幅數碼相機可算是旅遊用非常小見,一來價值不斐、二來體積巨大、三來用料紮實重得像啞鈴一樣,帶著渴望將每一個美麗的回憶以最高像素、最有立體感、最真實的色彩記錄下來。旅程完畢,帶著初執相機的熱誠後製相片,然後興高采烈地傳給家人,而得到母親大人的回覆是:「點解影的咁差?上次同朋友去旅行佢地影啲相好靚」,然後傳了一張參考照片給我,原來她所追求的美是那種用十級美顏濾鏡拍攝出光滑、長腿、瘦臉和大眼,而我卻將最真實的細紋呈現在大家面前,這個真實的她並不是她的真實,結果全部都需要經過多個指定美顏APP後製過才「見得下人」,以拍攝維生卻不知道客戶的需求,實在失策失策!畢竟現在所有圖片呈現的媒介是社交傳訊軟件,很少人會將照片印好、鑲在相架掛在牆上,在細小的手機上看著經美顏和傳輸壓縮後的照片其實用相機跟手機拍攝也差不多。 自此以後我終於懂得回答那一部相機為之好,按你所需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也許你要的並不是一部相機,而是一個美圖軟件,而我也要趕緊去下載點美顏APP了!
傳媒行業和私家偵探一樣的工作時間非常不穩定,時而一大清早需要到外景預備、時而工作至夜深或天亮,帶著疲倦的身軀回家的時候總想吃點甚麼充充電,可是除了廿四小時營業的連鎖漢堡包店外還有沒有選擇? 幸好在家附近有一檔子夜茶餐店,看看這家店年紀應該比我大,因為他方正尖頂帶拱形排氣口的建築方式在90年代起便停止興建了,而這種熟食大排檔我們稱之為「冬菇亭」。 以往沒有有冷氣的熟食中心,一般是地鋪帶風扇的大排檔,為了加強空氣對流,當時房屋署的馬來西亞籍建築師便設計了這一座貌似冬菇的冬菇亭,及後更成為新加坡組屋熟食市場的藍本。 說起來這家夜茶味道多年仍能保持高水準,燒賣、四寶雞扎和排骨飯是我的宵夜三寶。鮮蝦燒賣蝦味鮮甜、肉質彈牙帶水潤的肉汁,如果魚肉燒賣有關注組,世界要為這家鮮蝦燒賣而建立關注組。再來四寶雞扎,腐皮吸收了雞肉、豬肚、火腿的精華,濃郁而不油膩,雞肉嫩滑、豬肚軟嫩沒有腥味。排骨飯能做到多年來完全沒有碎骨也算是一項壯舉,排骨肉質鮮嫩帶有一點油脂,香甜味美。有時候再來一瓶啤酒,吃喝過後便帶著滿足的肚皮回家睡一個好覺。 夜茶的美味大概是因為伴隨著「麻甩佬」的聚會和回憶,這個夜茶習慣由中學時代只能數個人拼湊起一籠馬拉糕喝一口茶聊著未來,到初出茅廬兩個「麻甩佬」帶著熱誠和希望來到一人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排骨飯,慢慢長大後吃那一籠點心也不是問題,問題變了不吃點心只喝啤酒,喝一口苦水吐一口苦水,醒來重新上路,這一場吃喝過程也是一個療程。
夏天不單止為大地帶來雨水,同時也帶來一眾惱人的蛇蟲鼠蟻,雖然打掃尚算頻繁,但還是偶有滅之不盡的飛蚊螞蟻到訪。 尤幸未有蟑螂出沒,討厭蟑螂的原因不外乎醜和骯髒,與大部分昆蟲一樣,都黏上這個標籤,雖然我們明白昆蟲有益蟲害蟲之分,不過在家中出現還是難以接受。 不過昆蟲不會跟你說道理,像是將要入睡時有蚊吸滿吸飽後到你耳邊跟你道謝、整理書櫃時發現變了衣魚的五星級自助餐廳、或是剛起床發現有一點黑影在旁閃一下跳一下,戴好眼鏡後一看,發現床上出現一隻活潑的金絲貓,雖說是貓……但其實是蜘蛛的一種,沒有毒但驚嚇力爆錶。 貓有貓奴、金絲貓有「貓佬」,貓佬主要是指那些售賣金絲貓的人,這些金絲貓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來打架,小時候聽叔父輩說兒時會到山上搜捕金絲貓,再將其困上一天,隔天便可以在蘆兜葉製的籠內來一場激烈的生死決戰,而金絲貓也有分「老篤」、「紅孩兒」、「孫悟空」、「黑白雙煞」、「金牌殺手」等等,因應戰鬥力有著不同外號,而鬥金絲貓便是他們孩童時代僅有的玩意。 也不知道是某套日本動畫還是日劇提及到,小學夏休的時候會提著捕蟲網和小膠箱到鄉村的森林內捕甲蟲,然後畫下一頁又一頁的觀察日記,所以令我也有捕獲昆蟲的經驗,因為每個小孩也不怕骯髒,無論是家中、公園還是學校旁的花圃都成為我拿著透明的扭蛋殻搜捕小昆蟲的地方,可是來不及畫下成長日記便扭蛋連昆蟲一併被移交到垃圾桶去了。 而且香港的教育並不鼓勵人與昆蟲共存,好像蜘蛛的主食是昆蟲的屍體和汁液、壁虎會吃掉蟑螂等,其實也是在做好清道夫的工作,即使我們總想盡辦法將他們趕出我們的生活圈。不過昆蟲在大自然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是鳥類的主食、清道夫的工作,採蜜授粉等等,蛀樹原來也是生態平衡重要的一環,因為衰老的樹木會阻礙到幼樹的成長,幼樹沒有生長空間便會影響到森林的樹木無法得以永續。 昆蟲蜘蛛的出現其實像人類一樣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算多麼抗拒也必須明白他們存在的意義,然後再勤點打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