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古.即未來

缺乏旅遊的日子久了,渴望探索世界各地名勝古蹟的心燒得更旺盛,想去的地方越搜越多,只待疫情過後報復式旅遊應該是大家未來的重點項目吧!不過暫時我們也只能從照片中遊覽聖誕夜的橄欖山、初櫻啟絳的姬路城、皓潔典雅的帕德嫩神廟等等,好讓自己脫離一下勞累的生活,藉著名勝古蹟穿越時空,感受一下那年的異國風情。 所以古建築其實是一本活字典,盛載著當年的文字、文化、生活、智慧,也是我們學習的基礎,讓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而正正昨天在主教山(BidhopHill )難得地發現到平常休憩的空地下原來埋藏著過百年歷史的羅馬式拱門結構配水庫遺蹟! 類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皇宮的地下儲水庫的外貌,由過百條麻石柱支撐著紅磚砌成的拱門,比起一般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配水庫更為罕見。 在香港開埠初期,人們都以井水和溪水作主要水源,考慮香港有長期及潛在缺水問題,當年港英政府便設立「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以解決水源不足問題,而主教山配水庫便是其中一項計劃。 往後的香港,淡水湖與儲水庫日益增多、購入東江水、也有海水化淡的展望,水荒危機慢慢得以解決,「樓下閂水喉」、制水、紅A膠水桶亦已成歷史。 雖然沒有日本首都圈的地下神殿浩大,但羅馬式建築繼承著古希臘藝術的風格,再加上羅馬人愛好華麗的特點,更能體現到古羅馬盛世之美。 不過,昨天發現遺蹟的𣊬間便立即封閉了整個山頭,至今仍未解封。主教山配水庫得以保育還是難敵推土機仍是未知之數。 其實在遺蹟保育方式多不勝數,好像丹麥The Cisterns的前身正是丹麥首都主要的水庫,停用後便化身成為藝術展覽館,既能保育又能教育。 如果未來主教山配水庫得以保育,想要一睹遺蹟風彩,可以由巴域街或棠蔭街山邊休憩處上去,路程約10-15分鐘,屬容易路線。 最後,希望可於不久將來拍攝到配水庫之美,供大家欣賞。

理想聖誕節

每年聖誕節我都幻想著自己可以過一個白色聖誕,在飄雪紛飛的寒夜裏走到閃爍燈光下,拿著一杯芳香四溢的熱飲烘一烘暖乾燥的臉頰,再到餐廳一邊聽著樂隊演奏一邊享用著那馥郁的龍蝦湯,簡直浪漫到不行。 雖然飄雪欠奉,但香港也有著五光十色不同主題的燈飾,縱使今年聖誕老人和我們一樣辦不了簽證,晚上也不能到餐廳大快朵頤,街上也沒有詩班報佳音,好像節日都消失了。 不過,節日的意義從來就是為了讓你和家人、愛人、朋友有一個溫馨愉快的假期。就像瑞典人一樣,過聖誕節前夕不可以沒有唐老鴨和一班迪士尼角色,聖誕節不可或缺的是你想要一同渡過佳節的人。 我們在聖誕節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可以佈置好自己的家邀請別人吃一頓親自下廚的聖誕大餐、可以來個電影或電視劇馬拉松、也可以製作聖誕禮物交換禮物。 今年雖然欠缺了一大班人一起過實體過聖誕的時間,但也可以各自在家中製作聖誕大餐後過一個視像聖誕,也可以寫一封聖誕卡給你身邊的人一點溫暖。 黑到盡處最後有光,祝大家聖誕快樂,有一個新的希望。 此外,為甚麼Christmas會寫作Xmas呢?原來這個X並不是英文字母的X,而是希臘字母X(chi)也是基督(Χριστός)這個字的開頭,而mas則是取自彌撒(Mass)的簡稱,因此便出現了Xmas這個寫法。

螞蟻 is good,be like 螞蟻

年初的時候接了一個小工作,就是為電子書的網頁製作一條簡短影片。 因為書的內容是有關螞蟻,我立即懷著拍攝國家地理頻道的心情,提起相機到各個公園走走,怎料到搜索半天也未看見一隻螞蟻。 當我正想放棄的時候,卻在路邊一個有種樹的石壆上見到細小的牠。 正如拍攝小朋友和寵物是公認困難的拍攝對像,正因為難以控制和速度極快,一𣊬間便消失於畫面之中,所以拍攝微小的螞蟻還是有一定難道。 由於需要用到微距的鏡頭,在鏡頭下螞蟻移動得更快,還是放棄跟著螞蟻走這個提案會比較好,不過你很想拍到高速移動的東西,可以先設置好相機對著一面可以移動的鏡子,以移動鏡子來追拍主體,當然需要的時間和人手也不一樣。 所以最終選擇了用定鏡的形式去拍攝,一來螞蟻通常會跟住蟻路走,更容易取景、二來比較輕鬆地設置好腳架等牠們路過便可以了。 說起來,因為螞蟻勤奮的特質,所以委託我拍攝螞蟻。不過,螞蟻真的勤奮嗎?亞歷桑納大學的昆蟲學者 Daniel Charbonneau 在 2015 年的時候發現,雖然螞蟻們看起來勤勞,但其實有約40%螞蟻只是在「扮工」,因此發現了「懶惰蟻」(Lazy ants)這一種蟻群之中的自由騎士(Free-rider)。 當我正沾沾自喜,想要向委託人指出螞蟻懶惰!不要學習螞蟻!然後又被我找到一個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當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平常勤奮的螞蟻很快便不知所措,但這些懶惰蟻便會帶領其他螞蟻渡過危機。原來這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懶惰蟻,平時的工作就是探索和研究新的食物來源,所以當原有的環景改變,懶惰蟻便能迅速作出應變操施,這稱為「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勤於用腦工作而懶於一般雜務,這可能比起一般勞動的螞蟻更勤奮。 人往往能從困難的事情上找到簡單的解決方法,身體看似很懶惰,實際上用腦去解決所有難題,所以懶惰可能不是壞事,但勤奮一定是一件好事。 像我一樣自作聰明就一定不是好事,因為隨時立即就被自己的勤勞向自己的無知「摑一大巴」,這樣就好笑了。 P.s 那天意外發現一隻不知名昆蟲,你們知道牠叫甚麼名字嗎?

如何在家擁有園林美景?

神用六天造世界,然後讓大家有一天假期,不過作為香港人,「假期」可能比起工作更忙碌。 而這一個假期有甚麼可以做? 在沒辦法出走外遊的時候,想要親親一下大自然,要不走到車水馬龍的山頭上,要不自己栽種。 可是種花不但繁複,而且又害怕會成為小昆蟲的樂園,想要簡單又美觀地擁有自然景觀,可以一試苔蘚溫室瓶。 看見溫室二字,就會聯想到一個大的地方、一個保持濕度的裝置、一個保持溫度的裝置……可是這些通通都不用! 這小小的一個苔蘚溫室瓶,造起上來有幾易? 材料不多,就是一個可密封的玻璃瓶、陶粒、水苔、泥土、小鐵釘和被你相中的苔蘚(例如:白髮蘚、細灰蘚、大檜蘚、葡燈蘚、曲尾苔) 先放一定厚度的陶粒用作儲水,然後鋪上水苔至看不見陶粒,再鋪上泥土。水苔的作用是為了減少泥土吸收水份,減少溫室瓶的水份流失。 泥土倒好便可以先放置一些自己喜愛的裝飾(例如:不同種類的小石粒、木塊、公仔等等……) 將鐵釘插入裝飾物的底部,然後放到泥土內,便可固定裝飾物。 裝飾後便將泥土先噴濕,再將不同的苔蘚放到泥土上然後壓實固定,然後關掉瓶子便順利完成! 不同種類的苔蘚有不同的作用,白髮蘚在缺水的時候會開始慢慢變白,就像提醒你記得澆水。 大檜蘚長長的一枝可以為盆景增加層次、細灰蘚不像白髮蘚一樣吸水力特強,可以讓水份容易流到陶粒儲水。 因為瓶內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然後釋出水份再回到土壤,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所以約一個月澆水一次便可以,而每次澆水只需到陶粒高度的一半便可。 製作簡單,照顧方法更簡單,聖誕節不想送花又想有一些活動去充實一下假日,可以試一試製作苔蘚溫室瓶,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園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