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期待就是下班的時候,被拘留的時間得釋放,就是要吃些能滿足自己身心的美食。 坐落在在荃新天地水池旁的boundless,除了地方闊落環境舒適,味道亦不錯。 先點了水牛芝士意大利青瓜蝴蝶粉配蕃茄尖椒忌廉汁,對於意粉類實在沒太大喜好,因為在外頭吃到很差的經驗實在太多,不是很粉,就是沒有味道,而又creamy又有新鮮材料實在少有。 第二道菜是Green day Dutch baby,其實就是牛油果荷蘭鬆餅,一上菜熱氣騰騰已經聞到芝士和忌廉香,切下去滿滿的薯仔、菠菜和大啡菇,外脆內軟,既好味又飽肚。 最後點了Dirty Tiramisu作結尾,濃濃冧酒加creamy口感,加上滿滿可可粉增加口感和減少飽膩感。 整頓素菜來說既好味又健康,而且亦非常飽肚,值得推薦。
一年將終結,需要一段路去沉澱一下,除了時間以外,再仔細地憶起這點點滴滴。 很多時候需要一段路去散步,這段路又要求簡單、美景、人小………都會這樣走,特別在黃昏時間更美。 從荃灣西出發有兩段路可走,一邊是往深井方向,日落加青馬大橋以及多年前被傳媒發掘的假鳥居,的確對「哈日」的朋友非常吸引。 不過自己比較怕人多,有一點人群恐懼症,所以私心地會走另一邊,就是經荃灣公園、荃灣海濱公園再上青荃橋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 雖然沒有「咸蛋黃」,不過倒是一個人少又創服又有美景的地方,在需要沉澱和創作的時候都可以聽著歌慢走一番。
一道道冷風吹過,就知道又到了換季季節,每年這些日子除了拿出一拿只能穿數次的外套外,就是檢視一下自己有甚麼衣物需要處理。 自問自己也不是一個常買衣服的人,不過自己的工作也需要經常上山下海,損耗率甚高,很多時候衣服都會勾穿了,扔掉又好像很可惜,破損了又不能捐出去,怎麼辦好呢? 在找方法其間,看見南豐紗廠正正與agnès b.聯合舉辦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The Dancing Cloak巨型懸掛聖誕藝術裝置及展覽,當然到場參觀一下。 除了巨大的聖誕裝置,同時帶出衣物、配飾甚至聖誕裝飾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聖誕裝飾是用回收的舊衣物剪成花布條再編織成環保花圈和環保聖誕樹,這個方向可以參考。 畢竟快將聖誕節,過了聖誕節又可以將聖誕樹拆下來再織成一執厚厚的毛巾,可以放在洗手間抹腳,同時延長衣物的壽命,何樂而不為?
2022接受了不同挑戰,其中一項就是攀石,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就沒太特別,不過對於畏高的自己來說卻是艱巨的挑戰。 之所以會去攀石,除了希望突破自己和克服恐懼外,還希望盡量試試不同運動,然後便跟朋友一起報了一級運動攀登課程。 原先想著既然報名了,倒不如在上課前先試玩一次,然後發現要預約攀石牆需要兩位二級運動攀登的人簽場才可以預約,因此原來要體驗攀石就需要參加坊間的fun day,在有教練的情況下體驗,或是到抱石場體驗。 一級運動攀登的課程除了一開始教的理論課,講解一些歷史、安全措施和攀登方法等等,其餘時間就是實習,真真正正到牆攀登。 這次到荃灣新建成的體育館實習,落地大玻璃遠眺南巴勒海峽,環境非常優美,不過惡夢即將開始,因為荃灣體育館的攀石牆最高可以到15米,然而在側邊看過去,牆是斜的,不過教練和助教三爬兩撥就到了頂點,然後再教一輪安全措施便開始自由攀登。 要克服恐懼並不容易,不過每一次攀高一點、每一次又再攀高一點,相信自己的隊友,慢慢便感受到攀登的樂趣。
從尖沙咀走至佐敦,向來喜愛到韓國街先飽吃一頓,本想走過去食指大動一番,忽然間又想到某年在尖東參與龍舟比賽,有一位師兄帶我們一班大專生走到玫瑰堂後的一家小麵店,說雞腸麵一絕,配黑栢葉更出色,我們一行十數人便霸了這家小店。 說起雞腸,粵語素來有英文字這個意思,形容英文潦草彎彎曲曲的形狀,而面前叫了這一碗雞腸黑栢葉肥牛麵,雞腸與潦草一口吃下去,味道沒有那種內臟的臭腥羶,反而香滑彈牙,同時帶點油脂香味,多年味道始終如一。 黑栢葉聲稱沒有漂白過,一咬下去爽脆彈牙,可是卻沒甚麼味道,而店家因此亦有提供辣椒豉油帶一帶味道。 吃食物最好就是吃上新鮮的原形食物(沒經加工),不但處理整潔,火喉控制非凡,再用上新鮮材料,有甚麼理由不吃?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朋友問我吃過最好吃的蛋糕在那裏買,我想了一想,的確人長大後吃了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蛋糕,無論是高級酒店還是隱世餅鋪都吃過,感覺上味道也差不多,就算像我一樣好甜點,也沒有一家有定期光顧的必要。 翻箱倒篋,想到一家,這家是我幼稚園到小學時期,每逢生日母親便會帶我到餅店挑選生日蛋糕,而我尤好雜果蛋糕,這一家屋邨蛋糕店便包辦了我多年的生日重點。 屋邨長大的小孩也不算太富裕,固此屋邨餅店便很重要,每當想儲一點錢,便將伙食費留下一部份,由吃十二元一盒的燒味飯轉為兩塊半的腸仔包,而這個包在當時來說已經是美食。 不知道那時開始,這些餅店也有賣薄餅包,沙律醬和廚師腸的配搭亦份外美味,也可以跟朋友說我有吃過薄餅。 近年這些餅店裝修的裝修,退休的退休,已經一家又一家地結業,留下來的改變了裝修也改變了味道,一個又一個的空氣包,十塊錢吃下去像沒吃過東西一樣。 到早些陣子,舊同學找我替他們拍攝關於他們相識居住的小故事,因此走到灣仔,認識了這家快樂餅店,一看就知道是當年的味道,如今卻像其他餅店一樣,抵擋不住時代巨輪,也要結業。 最好吃的蛋糕?就是那一口在餅店預訂的期待,愛你的人為你預備的蛋糕。
好想拿著護照到處去,不過要出國遊玩也只能到被戲謔為元朗國的元朗走走,舊時到元朗多數是為了租單車踩到南生圍走一轉和望一望那湖中的小船,現在到元朗多數為了滿足口腹。 元朗的餐廳吃之不盡,不但種類多,而且經常有新的餐廳開張,同時淘汰不少餐廳,留下來的都相當有質素。不過每次到元朗都會心思思想吃一碗台灣牛肉麵,那一家吃了十多年,味道質感始終如一的牛肉麵,相信都呼之欲出,就是士林台灣麵。 牛肉麵最重要的是湯頭,牛肉牛骨湯需要重份量地長時間熬煮再將精華焗出來,濃厚的湯頭便誕生。麵質除了爽滑彈牙之外,掛湯亦很重要,連帶著肥瘦均勻的嫩牛腱一口咬下去,滿滿濃厚飽足感! 每碗牛肉麵都是重量級,連同炸雞排亦不例外,比手掌更大更厚,而且炸皮不會過厚,每一塊都是現炸的味道,熱騰騰的台灣味一湧而上。 想在香港吃到美味的台灣味道,這家店絕對是頂尖的選擇。
2021年靜靜地離去,以往每年這個時候不是街上看Show倒數,就是一班朋友在家裏開個通宵派對。這兩年疫情關係,無論是娛樂還是飯聚也小了不少,變得好像沒有太多事可以回顧。 然後打開社交媒體,看看身邊的朋友動態回顧,多數是送機的祝福、疫情前的懷緬、一些令人傷感的新聞等等……好像沒有甚麼好事發生過。 但一整年都沒有好事發生過?我想應該不會吧,細心想一想,倒好像也有數樣,其中一樣便是年頭的時候,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守護成功,終於能保留下來,變成一個古跡受保護。 東京奧運場上,不少健兒取得獎牌甚至奪金、本地電影《少年的你》入圍奧斯卡、香港鮮浪潮短片《天下烏鴉》(All The Crows In The World)勇奪第 74 屆康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同時入圍最佳劇情短片、男團MIRROR爆紅,Anson Lo更衝出國際,首位香港歌手勇奪MAMA「最佳新人亞洲歌手」。 數一數,原來也有不少好事發生過,在我們身上又發生過多少好事呢? 2021年雖然有不少不如意、不堪回首的事,不過與其停留在負面情緒上,倒不如感謝一下自己這一年的努力,然後新一年又再加油!祝大家新年快樂!
作為一個努力奮進的好中年,定時定侯要好好增值自己,雖然在拍攝的方面已經算是有點基本認知,畢竟也是從事相關行業,但越是工作、越自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固此便報讀了些相關課程。 始終每個人也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區域,這個課程就著重於自己最不擅長的人像攝影。人像攝影有很多類別,婚攝、商業廣告、藝術攝影、寫實、運動等等……包羅萬有,每個範疇所要的成品要求都不同,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學習才能夠滿足到模特兒或客戶的要求。 而所有攝影課程的第一課,大概都是看講解攝影鐵三角,光圈、快門、ISO三個元素。雖然是基本,但是先確認我們有沒有這個正確曝光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來了一個測試後,忽然想了一想,光圈級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常見的光圈有f/1.2,f/1.4,f/1.8,f/2.8,f/8等等……但為甚麼f/1.4加一級光圈會是f/2而不是f/1.8呢? 每一級的光圈值是指細一級的光圈值曝光量為大一級光圈的一半曝光量,因此曝光度和光圈孔徑的平方成正比,而光圈數的平方則成反比,而全級光圈值中相鄰兩個光圈數的平方比為 1:2,因此光圈環轉動一格,曝光度便相差一倍 算式則是:2 x f1^ ~ f2^ ( 2乘光圈值的二次方,大約等於下一級光圈值的二次方) 舉例 2 x f1.4^ ~ ?^ 2 x f1.96 ~ ?^ 3.92 ~ ?^ 3.92開平方 ~ 1.97 因此f/1.4光圈的下一級光圈便是約數後的f/2光圈 不少人都會將全級光圈、半級光圈和三分之一級光圈都背起來,不過我認為數碼攝影的便利程度已經可以讓人忘卻這埋繁複的算式,用肉眼和liveView已經可以輕易地做到正確曝光,然而這些算式則對於非休閑的相機用家和需要使用測光器材的專業用家(無論菲林或數碼攝影)都是必修的知識。 始終光學也是離不開數學,而專業和休閑就在於對該範疇的認知、了解和興趣,不過也不用太勉強地去強迫自己學懂所有學術知識,始終攝影無論在工作還是興趣,都希望是笑著按下快門,而不是被攝影引致頭痛。
泰國人很善良,也好人。我曾在泰國遇過兩對好人,讓我和妻坐順風車。 第一次順風車是發生在東部的羅勇府Rayong 。當時正值傍晚,我倆從市內的中央尚泰廣場四處找公共交通工具回酒店,問過接待處,可惜回覆是失望的,原來當地日落後不會再有如同巴士般的泰式雙條車載客。我倆苦惱著如何用腳走七八公里路回去,距離就如觀塘到旺角之遠,而且整天到處遊覽已令體力到極限,正當徬徨之際,身後就響起救世主般的聲音:”Can I help you?(泰式英文)” 原來並非什麼佛祖耶和華顯靈,而是在接待處旁出現一對當地人年輕男女,偶爾見到我們緊急情況,於是伸出溫暖的援手(絕不是天氣熱的關係),他們願意開車載我們回酒店,說反正酒店與他們住處屬同區。我和妻心中極喜,感謝他們同時也樂得與當地人最親近的接觸,車上閒談甚歡,話題不斷,時而談談他們去剛到香港短遊的趣怪事,其實事前我們沒有表明是香港人,足以證明緣份的確存在,至少我是這樣想。 回到酒店大堂,我們都拉著對方合照留念,也不忘互相抄牌,泰國人少用whatsapp,多用Line,當晚將照片傳送給他們,從此就建立起友誼,時至今日,還不時互相問好,感覺奇妙又窩心。也記得他們打開車尾箱,讓我們取回自己物品時,我看到一雙沾泥的膠靴。沒有問他們家是否有廣闊的庭園,抑或良田N畝。在泰國,有心的人,總是隨心而發,與家財可以毫不關連。 更遠的順風車 另一次是西部的北碧府 Kanchanaburi。遊客去北碧,多數會看二戰英美荷澳戰俘,以及被強徵的勞務者所築成的「死亡鐵路遺跡」。當日,我和妻看過北碧府城的桂河大橋後,坐火車再轉巴士,到西北方遠處的Hellfire Pass探知館,為的是那條看苦工日以繼夜趕鑿成的峽谷路。 整天的歷史之旅令我倆津津樂道,快樂不知時晨過,訪完館後館亦關,我們回到探知館外的公路,等著返回北碧府城的巴士。當時天未黑,零零散散落下雨點,於是我們想到要截順風車。幸好大雨未到,先有一車停下,車上又是一對年輕男女願意同載我們回去,剛關上車門的一剎,雨突然傾盆而下,四人同時大笑幸運之神沒有睡著。進路程是對上一次的十倍,七八十公里。我們當時有點倦,在車上向他們道過謝後沒有跟他們說甚麼,也忘了交換聯絡方法,失去進一步認識對方的機會,但記憶同暖意,常在心裏。 他們可真是及時雨,幫了我們。多數泰國人信因果業報,如此說來,多行善,這一載也算是給他們自己積德積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