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December 2020

古.即未來

缺乏旅遊的日子久了,渴望探索世界各地名勝古蹟的心燒得更旺盛,想去的地方越搜越多,只待疫情過後報復式旅遊應該是大家未來的重點項目吧!不過暫時我們也只能從照片中遊覽聖誕夜的橄欖山、初櫻啟絳的姬路城、皓潔典雅的帕德嫩神廟等等,好讓自己脫離一下勞累的生活,藉著名勝古蹟穿越時空,感受一下那年的異國風情。 所以古建築其實是一本活字典,盛載著當年的文字、文化、生活、智慧,也是我們學習的基礎,讓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而正正昨天在主教山(BidhopHill )難得地發現到平常休憩的空地下原來埋藏著過百年歷史的羅馬式拱門結構配水庫遺蹟! 類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皇宮的地下儲水庫的外貌,由過百條麻石柱支撐著紅磚砌成的拱門,比起一般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配水庫更為罕見。 在香港開埠初期,人們都以井水和溪水作主要水源,考慮香港有長期及潛在缺水問題,當年港英政府便設立「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以解決水源不足問題,而主教山配水庫便是其中一項計劃。 往後的香港,淡水湖與儲水庫日益增多、購入東江水、也有海水化淡的展望,水荒危機慢慢得以解決,「樓下閂水喉」、制水、紅A膠水桶亦已成歷史。 雖然沒有日本首都圈的地下神殿浩大,但羅馬式建築繼承著古希臘藝術的風格,再加上羅馬人愛好華麗的特點,更能體現到古羅馬盛世之美。 不過,昨天發現遺蹟的𣊬間便立即封閉了整個山頭,至今仍未解封。主教山配水庫得以保育還是難敵推土機仍是未知之數。 其實在遺蹟保育方式多不勝數,好像丹麥The Cisterns的前身正是丹麥首都主要的水庫,停用後便化身成為藝術展覽館,既能保育又能教育。 如果未來主教山配水庫得以保育,想要一睹遺蹟風彩,可以由巴域街或棠蔭街山邊休憩處上去,路程約10-15分鐘,屬容易路線。 最後,希望可於不久將來拍攝到配水庫之美,供大家欣賞。

理想聖誕節

每年聖誕節我都幻想著自己可以過一個白色聖誕,在飄雪紛飛的寒夜裏走到閃爍燈光下,拿著一杯芳香四溢的熱飲烘一烘暖乾燥的臉頰,再到餐廳一邊聽著樂隊演奏一邊享用著那馥郁的龍蝦湯,簡直浪漫到不行。 雖然飄雪欠奉,但香港也有著五光十色不同主題的燈飾,縱使今年聖誕老人和我們一樣辦不了簽證,晚上也不能到餐廳大快朵頤,街上也沒有詩班報佳音,好像節日都消失了。 不過,節日的意義從來就是為了讓你和家人、愛人、朋友有一個溫馨愉快的假期。就像瑞典人一樣,過聖誕節前夕不可以沒有唐老鴨和一班迪士尼角色,聖誕節不可或缺的是你想要一同渡過佳節的人。 我們在聖誕節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可以佈置好自己的家邀請別人吃一頓親自下廚的聖誕大餐、可以來個電影或電視劇馬拉松、也可以製作聖誕禮物交換禮物。 今年雖然欠缺了一大班人一起過實體過聖誕的時間,但也可以各自在家中製作聖誕大餐後過一個視像聖誕,也可以寫一封聖誕卡給你身邊的人一點溫暖。 黑到盡處最後有光,祝大家聖誕快樂,有一個新的希望。 此外,為甚麼Christmas會寫作Xmas呢?原來這個X並不是英文字母的X,而是希臘字母X(chi)也是基督(Χριστός)這個字的開頭,而mas則是取自彌撒(Mass)的簡稱,因此便出現了Xmas這個寫法。

外府生活:兩條腿,兩個轆

一天跟朋友聊天,談到去外府生活。所謂的外府,就是曼谷以外的任何一個府。不過仔細說來,我們並不是談去曼谷旁邊的府,或是清邁、清萊、布吉等遊客熱點住,而是外國遊客不多的外府。 他首先說,最好買一輛電單車。 我剛坐過他的電單車。確然在曼谷,有自己的電單車方便很多,尤其在塞車時,兩個轆穿插在眾多四輪車間,特別快捷。但外府生活真的需要嗎? 「不要說外府城鎮大小不一,有些府城猶幸有自己的公共交通,例如城鎮內的雙條,等於巴士,但不少府城既無市內雙條,也不會有城內鐵路,你總不能每一程都靠tuk-tuk或電單車的士吧?」 外出而交通不便,哪怕泰國氣溫常高,我聽後心中卻出冷汗。或想要個希望,我於是再問:「走路對我不算難,踩單車也可以,如此在府城生活也就可以了吧?」 他反問我:「你試過在曼谷室外連續走超過一公里嗎?約莫15分鐘左右。」 我回想一下,確試過不少。但他接著說:「晚上還好一些,至少沒那麼熱,也沒有烈日曝曬,但日落後市內就沒有雙條,買東西而沒有自己的車,也要走路,可能是兩三公里,一來一回,就是一兩小時。日間不消說,路長又熱。有單車好一點,速度可快一倍,但有電單車更理想。」 我知道我朋友不賣電單車,他也並非向我推銷駕電單車的樂趣,只從實用著眼。如果我真要去外府生活,可能就要向他請教二手電單車的價錢,以及養車種種。 不過我毋需開口問價,他說:「車齡高的舊電單車,八九千泰銖就有交易。」也就是二千多港幣。不過要合法駕駛,就是另一回事了。

螞蟻 is good,be like 螞蟻

年初的時候接了一個小工作,就是為電子書的網頁製作一條簡短影片。 因為書的內容是有關螞蟻,我立即懷著拍攝國家地理頻道的心情,提起相機到各個公園走走,怎料到搜索半天也未看見一隻螞蟻。 當我正想放棄的時候,卻在路邊一個有種樹的石壆上見到細小的牠。 正如拍攝小朋友和寵物是公認困難的拍攝對像,正因為難以控制和速度極快,一𣊬間便消失於畫面之中,所以拍攝微小的螞蟻還是有一定難道。 由於需要用到微距的鏡頭,在鏡頭下螞蟻移動得更快,還是放棄跟著螞蟻走這個提案會比較好,不過你很想拍到高速移動的東西,可以先設置好相機對著一面可以移動的鏡子,以移動鏡子來追拍主體,當然需要的時間和人手也不一樣。 所以最終選擇了用定鏡的形式去拍攝,一來螞蟻通常會跟住蟻路走,更容易取景、二來比較輕鬆地設置好腳架等牠們路過便可以了。 說起來,因為螞蟻勤奮的特質,所以委託我拍攝螞蟻。不過,螞蟻真的勤奮嗎?亞歷桑納大學的昆蟲學者 Daniel Charbonneau 在 2015 年的時候發現,雖然螞蟻們看起來勤勞,但其實有約40%螞蟻只是在「扮工」,因此發現了「懶惰蟻」(Lazy ants)這一種蟻群之中的自由騎士(Free-rider)。 當我正沾沾自喜,想要向委託人指出螞蟻懶惰!不要學習螞蟻!然後又被我找到一個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當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平常勤奮的螞蟻很快便不知所措,但這些懶惰蟻便會帶領其他螞蟻渡過危機。原來這些看似無所事事的懶惰蟻,平時的工作就是探索和研究新的食物來源,所以當原有的環景改變,懶惰蟻便能迅速作出應變操施,這稱為「懶螞蟻效應」。 懶螞蟻勤於用腦工作而懶於一般雜務,這可能比起一般勞動的螞蟻更勤奮。 人往往能從困難的事情上找到簡單的解決方法,身體看似很懶惰,實際上用腦去解決所有難題,所以懶惰可能不是壞事,但勤奮一定是一件好事。 像我一樣自作聰明就一定不是好事,因為隨時立即就被自己的勤勞向自己的無知「摑一大巴」,這樣就好笑了。 P.s 那天意外發現一隻不知名昆蟲,你們知道牠叫甚麼名字嗎?

阿燦遊記:外府水燈節

這一年西曆十月三十一日,正好滿月,按泰國的曆法,也是這年的水燈節。泰國哪裡只要有一片水,當晚都可能引眾來放水燈祈願祈福。 阿燦這些日來,離開曼谷,到某外府的府城旅居。雖叫府城,樓房也是不少,但不若大城市那般多采多姿,就算偶見人潮,也不及曼谷熱鬧。 到了十月三十一日那晚,阿燦還是離開住處,走去府城中心。他自想明年此時,不知會在何方,不妨今年去看看府城中心那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會是如何景象。 不用走到湖邊,離湖幾十米處的道路,平常夜晚都已是通暢無阻,此時阿燦卻見交通緩慢,路旁也泊滿汽車。一輛小貨車正在車龍間,貨斗坐了六七個少年,有人滑手機打發時間。阿燦心想:「今時之人,已有手機解悶,但看熱鬧還是不論古今,不分城鄉,人心仍想呀。更不消說,四月潑水節因疫情沒了,等節日都等得久了。」 抵得湖邊,竟見湖邊一條路,擺滿不少攤檔,陣勢更勝不遠處逢禮拜五六的夜市。熟食檔所賣無甚稀奇,肉丸香腸魷魚等的,全國都是同類貨色;飲品檔亦毋庸多提。可既是水燈節,水燈檔自然不少。好些檔生意甚好,只餘一二水燈鎮住檔面,滯銷的也不是沒有,一堆水燈乏人問津。 此時已過八時,湖面已泛不少水燈,但都已熄,或有一二人在湖邊細搜已熄水燈,且看放燈者有否放硬幣祈願,拾一點錢花用也好。遊人還是不少,阿燦自忖應逾千人,但此時放燈者已不多,想這晚賣水燈的,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湖邊一條路另一邊有些食店,不少都高朋滿座,更勝平常假期。 忽然一聲呼嘯,阿燦沿聲尋源,已見天上煙花剛爆開。那時拔出手機同攝的,該不只阿燦一人。正因這夜是水燈節,府官衙在湖邊一處,舉辦聲光表演,末了就放煙花,多添氣氛。阿燦家鄉每年都有一天大放煙花,這時他鄉見到,卻是有點想起以前了。 湖另一邊有一批大水燈。阿燦好奇一覽,都是城中較具規模的學校、機構或行號,乘節慶製大水燈助慶,兼競水燈大獎。水燈都靠岸邊,好取岸上電力著燈。雖說是競奬,不過手工設計等未算過人,有些更見粗糙。 經過某校水燈時,旁邊一班青年歡呼,阿燦心想他們為校設計的水燈應獲了獎。阿燦此夜未放水燈,也覺是個過客,可不知怎的,此時也沾了他們少許歡騰,心情好了一些,可以帶回住處。

如何在家擁有園林美景?

神用六天造世界,然後讓大家有一天假期,不過作為香港人,「假期」可能比起工作更忙碌。 而這一個假期有甚麼可以做? 在沒辦法出走外遊的時候,想要親親一下大自然,要不走到車水馬龍的山頭上,要不自己栽種。 可是種花不但繁複,而且又害怕會成為小昆蟲的樂園,想要簡單又美觀地擁有自然景觀,可以一試苔蘚溫室瓶。 看見溫室二字,就會聯想到一個大的地方、一個保持濕度的裝置、一個保持溫度的裝置……可是這些通通都不用! 這小小的一個苔蘚溫室瓶,造起上來有幾易? 材料不多,就是一個可密封的玻璃瓶、陶粒、水苔、泥土、小鐵釘和被你相中的苔蘚(例如:白髮蘚、細灰蘚、大檜蘚、葡燈蘚、曲尾苔) 先放一定厚度的陶粒用作儲水,然後鋪上水苔至看不見陶粒,再鋪上泥土。水苔的作用是為了減少泥土吸收水份,減少溫室瓶的水份流失。 泥土倒好便可以先放置一些自己喜愛的裝飾(例如:不同種類的小石粒、木塊、公仔等等……) 將鐵釘插入裝飾物的底部,然後放到泥土內,便可固定裝飾物。 裝飾後便將泥土先噴濕,再將不同的苔蘚放到泥土上然後壓實固定,然後關掉瓶子便順利完成! 不同種類的苔蘚有不同的作用,白髮蘚在缺水的時候會開始慢慢變白,就像提醒你記得澆水。 大檜蘚長長的一枝可以為盆景增加層次、細灰蘚不像白髮蘚一樣吸水力特強,可以讓水份容易流到陶粒儲水。 因為瓶內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然後釋出水份再回到土壤,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所以約一個月澆水一次便可以,而每次澆水只需到陶粒高度的一半便可。 製作簡單,照顧方法更簡單,聖誕節不想送花又想有一些活動去充實一下假日,可以試一試製作苔蘚溫室瓶,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園林美景。

學坐曼谷巴士1號線,泰easy😎

自由行到另一個城市,大家往往坐地鐵、的士、duk duk、Uber等,是Grab才對,不是Uber!此外還有空鐵、機鐵和渡河船。有否想過試坐當地巴士? 不會泰文一樣坐得! 巴士車費廉宜,又貼地,向來抵坐,這兩年更加推出支援英語的巴士乘車應用程式ViaBus,泰英對照的曼谷巴士站牌陸續完工,對外籍乘客變得方便。但如果要提高試乘的安全系數,就不妨先從1號線巴士開始試坐試遊。 曼谷1號線巴士主要途經城內第一條現代化馬路「石龍軍路Charoen Krung Road」,第一條巴士線配第一條馬路,看來順理成章。路線一邊總站是舊城臥佛寺,另一邊總站是石龍軍路南邊終點,途經唐人街、噠叻仔舊區Talad Noi、貼近Bangrak美食區的鄭王橋Saphan Taksin空鐵站,以及Asiatique夜市。 車費不貴,紅色為無空調「熱狗」大巴,每程8泰銖,橙色為熱狗小巴,每程10泰銖。巴士車身較高,乘坐時望望街景,比坐的士或私家車來得舒適有趣味! 尋找舊香港人手收票回憶 城內巴士仍是車上人手賣票。如果幾個朋友同行上車,買票時用用身體語言,指出大家人數多少就可以。 乘空調巴士時,要向未必懂英文的售票員講要到何處,再由對方按目的地分段收費,有點挑戰性。售票員都手持自己的金屬售票筒,開蓋後可見到分別盛載未用車票和硬幣的空格,也有鋒利邊緣,供割開車票,表示已用。每個售票員都可以用貼紙裝飾自己的售票筒,圖案可能仿名牌包包,也可能是卡通人物,在制服外突顯個人風格。 橙色小巴的個人風格更明顯,因為這些小巴本身屬私營公司,但加入曼谷的巴士系統。車上裝飾可能五彩繽紛,車頭車尾都擺放公仔,而父親駕車,母親售票,甚至帶著孩子在車照顧的情況並不少見。 石龍軍路並非常常擠塞,當交通暢順,司機或會小縱飛馳,涼風陣陣,在曼谷也能體驗像香港亡命小巴的速度感呢!

玉子燒的藝術

疫情關係,宅在家「煮返幾味」彷彿成為遊戲機和劇集以外最大的娛樂。雖有閒情逸緻,可是要煮出一道美味的餸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起《天才主廚餐廳》(グランメゾン東京)那些登上米芝蓮星級的法國菜,《二月廿九》讓人感動的玉子燒似乎比較容易上手。 不過,正如蔡瀾所說炒飯是最基本亦是最困難的一道菜,所謂基本功最能看出師傅功架,玉子燒要燒得好,最重要是對火侯的鍛練,而控制好火侯實在不易。在那長長方正的玉子燒鍋上先抹上一層薄薄的油,等到溫度剛好能將玉子加熱至半熟狀態,立即倒上一勺調好的蛋漿,讓蛋漿均勻地分佈在鍋上。這一勺蛋漿不能太厚又不能太薄,太厚會令蛋漿受熱不一,鍋底(Well Done)、浮面的卻是(Medium Rare),有的做法就會將熟的是一面先捲起或戳破,讓未熟的蛋漿流到底部,可是這種做法會令玉子燒的內部有不同厚度的差異,造成外觀上的改變。蛋漿太薄就會像千層酥一樣,質感上變得酥脆,不再是玉子燒的厚軟而又挺。 如何烘好每一層的要訣就是不要讓蛋漿熟透,像茶餐廳炒滑蛋那種有一點點流心而又開始出現一點點黃金,不能熟透的原因是一個玉子燒視乎鍋子大小一層一層地捲上,一但太熟,蛋漿內的餘溫會把剛熟的蛋煮老,失去了嫩滑的質感。在這狀態下蛋層開始成型的時候捲上成為一層,而這一層才是真正的開始。要令玉子燒成型,還要加上一塊小木板,用來將捲好的那一層玉子擠壓,這個動作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擠出空氣,讓玉子內部成為一體,不會像(Emmental Cheese)一樣被老鼠咬出一個個洞(這當然不是,氣孔是發酵產生的)。這個擠壓的過程,力度控制固然是重要的一環,壓力會令玉子變得結實,口感就是來自每一次的擠壓,讓玉子一層一層融為一體,咬下去是千層蛋糕還是布甸就看這一個步驟。另一個要注意的要點就是,這一下擠壓就像燒烤爐上為美味的雞翼抹上蜜糖,承受著同樣的熱量,因為鍋子離火太遠會令溫度下降,重新調教溫度的同時有機會令原本的那一層煮老,同樣是水嫩的質感下擠壓才能質感相同成為一體,所以這一下火燒的溫度是必須承受的。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電磁爐,但相信我,控制電磁爐的火侯是另一個困難模式。 玉子燒之所以困難,原因是你必須每一層都需要做得精準而且一致,像書法作畫一樣,急不來。一層一層煮好後,還要再放上比捲壽司更大塊的竹捲簾,捲好放置成型,然後才能切成一塊塊上碟享用。 好的美食當然也要有綠葉陪襯,在街上不難看到玉子燒配上芝士、三文魚、肉鬆等等一併享用,鹹魚青菜各有所愛,而我則最愛配上沙律醬,玉子燒的香甜配上沙律醬的酸甜,沒有喧客奪主的感覺,反而襯托出蛋香,可謂一絕。 下次到日本餐廳不妨試一試點一客廉價的玉子燒,試一試師傅的功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