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21

避世的土耳其咖啡

悶悶的日子最好就是到處逛逛到處吃吃,或是到一些比較遠的地方去,讓自己脫離一下城市急速的節奏,而小小的香港卻又有很多避世勝地。很多人會覺得遠離煩囂多數是上山和下海,其實香港還有數個隱蔽的地方可以去,除了彷佛置身外國之中的愉景灣,馬灣也是一個不錯的照點。 馬灣除了沙灘和挪亞方舟外,馬灣公園也是一個特色景點,不過今次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來,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土耳其熱沙咖啡。土耳其熱沙咖啡可以說是咖啡的始祖,在16世界咖啡傳入土耳其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所誕生。 熱沙咖啡並不像一般美式咖啡、Espresso和French Press等的沖調和高溫壓漏方法,而是採用熱沙將咖啡烹煮好。一般手沖咖啡是非常考驗咖啡師的一對巧手,熱沙咖啡卻是考驗你的觸覺和敏銳度,因為整個烹煮過程中,需要留意到咖啡滾熱的溫度。因為熱沙咖啡是將咖啡豆細磨,然後放入長柄土耳其咖啡壺(Cezve),倒水後放到熱沙中,讓約攝氏300度的熱沙將壺內的咖啡煮好,整個過程需要煮2至3次,而每次都要在還未沸滾的時候便要立即拿起冷卻,然後重複煮滾。煮好後將壺內咖啡表面的油份和泡泡放到另一個杯子內,然後再將咖啡沖到杯裏,一杯香醇濃厚的土耳其熱沙咖啡便完成了。 第一次喝的時候最大感受是為甚麼會有沙在裏面,原來正宗的土耳其咖啡是不會將咖啡粉過濾,直接將咖啡和底部幼細的粉一同喝掉,不過喜不喜歡就因人而異了。 喝過熱沙咖啡,原來土耳其人還會用杯裏的咖啡渣來占卜,將喝完的杯子倒放至盤子上,等待杯子冷卻後,觀看杯子中的咖啡渣形狀,不同的形狀有不同的意思,實在是又好玩又有趣又極盡味覺享的體驗。

再見機動遊戲

相信不少人的童年和秋季旅行回憶裏也有一頁是寫上滿滿的海洋公園之旅,園內不少刺激的機動遊戲,亦有接觸生態的不同展館,萬聖節和聖誕節等假期也會有特別活動,確實是個讓你樂而忘返的好地方。 不過由於政府年初公布對於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令跳樓機、滑浪飛船和越礦飛車三項機動遊戲於9月1日正式退役,而海豚表演亦會終止。 還記得中學的時候,跳樓機可是一個追求異性的恩物,不但能展現自己的膽量,同時也能在刺激的機動遊戲中得到心跳加速的感覺,然後成功後再走上摩天輪上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看著一片蔚藍色的海和夜空,兩隻小手終於靜靜地、慢慢地牽在一起,最後一同坐著纜車不發一語內心卻是既激動又盡是甜蜜。 可是天生畏高又膽小的我就沒有這個經歷,對我來說滑浪飛船已經是當時最激進的底線,到了近幾年才放膽玩越礦飛車等機動遊戲。這個畏懼機動遊戲的原因,可以說全是因為那一年的海洋公園之旅,饞嘴的我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傻呼呼地被哥哥帶上海盜船,還未意識到將會有刺激體驗的我還在咀嚼著,然後船一晃,滿口食物的我叫不出聲來,無從舒發這股恐懼,最後蒼白腳軟地坐了很久,最後甚麼不都記得了。 不知不覺原來跳樓機和越礦飛車已經服務了20年,而滑浪飛船更是運作了37年,所以抓緊機會,這個星期便去了坐最後一次的滑浪飛船和越礦飛車,可惜的是當日跳樓機、海盜船和過山車沒有開放,不過海洋劇場倒是有看到。 說到海洋劇場,實在不得不佩服一班訓練員和海獅、海豚的聰明和專業的表現,優雅的跳躍、精準地將球送給訓練員以及聽從指令能行走在水面上,都是令人驚奇的表演,不過這些都將成美好的回憶。

追逐日本的藍天

近日天氣時晴時雨,不但焗促更是悶熱,想找一個清爽的藍天更是不容易,對於一個喜愛到處遊歷看看風景的人來說,盡是掃興。 不過抱著這個心態不氣也不會改變,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既然改變不了天氣,就試著在烏雲中找一片藍天,就這樣提著相機走到街上找個好天氣、轉換好心情。 我想應該最多香港人最期待是「返鄉下」,而早些日子忽然在社交平臺都出現一張和風庭院的相片,大家都很驚訝那裏有航班升降日本?當大家都磨刀霍霍準備搶購平價機票的時候,原來這個院庭是在香港裏。 雖然地點叫作天后廟道三號花園,不過由炮台山地鐵站走過去路程比較短一點,由地鐵站乘電梯上富澤花園沿著馬路一路上斜靠著炮台山道右邊行,看見天后廟道過馬路後的左手邊便是天后廟道三號花園,路程約五分鐘。 由於院庭正向著西邊,所以午後或旁晚時分拍照的話光線會比較充足,而且院庭三面環樹,光線從樹隙透射到院庭上,更有日系簡約清新的感覺,也可以等待夕陽來臨,倍添浪漫氣氛。 走過日本院庭,其實炮台山也是一個不錯的街拍地點,街道、大廈、電車等等各有特色,非常幸運地整個炮台山之旅雖有烏雲,卻沒一點雨水降到頭上,又神奇地在烏雲旁看見白雲和藍天, 雖然天氣仍然焗促,不過看到優美的景色心情就豁然開朗。

板仔

今屆東京奧運刷新了很多記錄,其中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今屆新增了滑板項目,而日本隊更取得男子組金牌及女子組銀及銅牌,而女子組銅牌的主只是年僅12歲零10個月的開心那,應該是歷年來最年輕的獎牌選手。 滑板項目其實非常有趣,不同的動作和花式令人目不暇給,如武俠小說一樣做到人板合一,也需要膽量會智慧去駕馭那塊滑板。不過,原以為奧運會新增滑板項目會令滑板這個項目正名為運動,可是卻不如我所期望。 在香港這個城市,彷彿滑板就跟壞這個字扯上聯繫,多數會與紋身、酒精、煙草等等歸屬一類,令人敬而遠之。其實滑板除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運動項目外,還是一個非常方便的代步工具,尤其在平坦的道路上,讓人可以空著雙手快速前進。而且滑板也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攝影工具,可以將相機連單腳或小腳架放在滑板上,然後Dolly in或Dolly out,是一個平民板的推軌方式,或是在賽跑項目尤其街馬上,更可以輕鬆地跟拍著心儀的選手,可謂用途多多。 還記得在澳洲生活的時候,為了減少購物和上班路程時間而學滑板,一來是一個型格運動,二來是比起單車滑板更便宜,初來乍到節省生活成本是必須的。在控制滑板向前行、停止和轉灣也能輕易地在網上找到教學,問題是自己有沒有一個膽量站在滑板上,滑出第一步。 可能滑板項目還要靠我們努力地改寫它原有的刻板印象,希望能在香港踩起滑板上來不是被唾罵,而是得到一個運動項目應有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