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告別棚仔

深水埗棚仔屹立四十餘年,於70年代進駐不少小販,全盛時期有約190檔布販,慢慢便作為香港最大布料集中地,不過經歷多年收地風波,最終於2023年1月31日與眾告別。 雖然自己不是設計、美術系的學生,不過也會因為不同需要,與美指到棚仔購買不同布料,原來小小得一個鐵皮小市場,藏著不同種類價錢又便宜的布料,無論是製作市服的、製作地氈的還是綠幕布等,應有盡有。 後來有一段時間被不同攝影師發掘出這個藏著不同顏色不同質感的地方,藉著光暗對比差,拍到不同效果的美照,就這樣又作為一個拍攝聖地火熱起來。 其後當肺炎肆虐,市民搶不到口罩,紛紛學會自製布口罩,棚仔又因為布料價格便宜,又有不少現成布口罩,又成了與友人一起常逛的地方。 到後疫情時代,百業待興,可惜仍然敵不過收地,被迫與眾告別隨黃昏落幕,就像象徵著從小聽到「靠爸爸架木頭車養我」的年代亦同時消逝。

今天不唱情歌

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時間表,同時也有一個理想的時間表,將自己想做的事加進去,午睡的午睡、運動的運動、烹飪的烹飪,不過在這些事情中間,定期加進藝術展。 本地藝術當然要支持,更何況是以香港作創作主題的畫展,這次到了深水埗大南街202號地下 Parallel Space的「今天不唱情歌」楊學德繪畫展,畫以香港各地及舊式生活作主題,述說現時的移民潮,從古看今再懷念舊日足跡。 很多詩人都會以城市散步為詩,就像舒巷城《鯉魚門的霧》、也斯的《游離的詩》等等,而楊學德更將昔日城市面貌配以不同動漫角色去說故事,同時又為今昔城市刻畫出更豐富的情感。 至於為甚麼「今天不唱情歌」,就交給你們去理解了。

走進Fine ART Asia

久久沒有參觀藝術博覽會,受朋友邀請一起到了Fine art asia,還記得去年疫情下在年底時間同樣在會展舉辦,當時除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外,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更多本地藝術家的展品,好像是甘小文、老夫子、蔡瀾的墨寶等等,除了令博覽會更在地,更能令初入門檻的朋友有更貼身和同鳴的不同體驗,尤其動漫膠片是我在藝術博覽會很少見的一個項目,就日漫來說,多數被定義為宅、毒、幼稚……就算美漫也很少機會走到有關藝術的地方,所以將漫畫能重新歸回藝術類別更是機會難逢。 而今年的博覽會令我最先優雅地衝過去的是九龍皇帝曾灶財墨寶的展品,是由Lucie Chang Fine Arts 帶來的街頭藝術展品,相信沒有香港人不認識九龍皇帝這個稱號,和以街頭塗鴉控訴政權的往事。 另一個吸引我過去的是由方由帶來藝術家ristóbal Gabarrón的彩色玻璃纖維藝術作品,由不規則的形狀,顏色和紋理圖形去製作動物的模型,作為公共裝置藝術家將以藝術將大自然融入城市裝置,帶來不同色彩和地中海氣息的另一番體驗,作為貓奴更要到場支持這項Pets 5展品。 最後推介的是香港藝術家馬興文的展覽,大家都應該對於他將國畫融入西方藝術亳不陌生,同樣受大師徐悲鴻和他的太太廖靜文老師影響,Simon成功以不同形式的「馬」走向國際,同時為香港馬會設計紀念幣和誰行「千人畫馬」打進健力士世界紀錄,而同日更展出與郭富城共同製作的龍馬作品,不但同為愛馬之人,更是藝術上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至於更多的藝術品就由你們去發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