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往由澳洲回港最不適應的應該是不能以滑梯代步,因為不同的刻板印象和法例對板仔都不太友善,認為這就是一個壞孩子和惹麻煩的象徵,但其實在外國以滑梯代步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雖然明明白白地知道香港的路又窄又凹凸不平,不過還是買了兩塊滑板休閒時和工作時候用,當然也想著有一天可以有空閒時間到板場玩一玩。 不過好的板場要到那裏找?更加想不到原來希慎廣場內就有一個很好的板場,作為銅鑼灣黃金地段,竟然願意投入這麼多心思去設計這個板場,無論是用料和難度設計都非常適合不同程度的人使用,實在是非常難得,希望可以在拆卸之前上去玩玩。
每年農曆年最期待的我想都應該非利是莫屬,可是拆了利是後又會拿來做甚麼呢?小時候拿到這一大筆錢,也就是上繳中央後的數百元,可能就是買一下當時時興的四驅車、搖搖和數碼暴龍機等等,但其實貪吃的我更期待的是新年走鬼檔的臭豆腐。 每年都會拿一封利是到走鬼檔買臭豆腐,因為農曆年沒有捉得太嚴謹,小時候大概一連五至七天都可以吃到。由二十元兩個,慢慢到二十元一個,然後慢慢加到二十五元一個可是份量又減少了,再到這數年都看不到走鬼檔的存在,彷彿說明了一輛木頭車已經不能養活人了。 慢慢地每當經過有臭豆腐賣的店舖都會買一塊來回味一下,懷緬一下以往的日子,不過近日又聽到太子的美味食店將於4月結業,除了超便宜十元一塊的臭豆腐以外,味道仍然多年不變。
深水埗棚仔屹立四十餘年,於70年代進駐不少小販,全盛時期有約190檔布販,慢慢便作為香港最大布料集中地,不過經歷多年收地風波,最終於2023年1月31日與眾告別。 雖然自己不是設計、美術系的學生,不過也會因為不同需要,與美指到棚仔購買不同布料,原來小小得一個鐵皮小市場,藏著不同種類價錢又便宜的布料,無論是製作市服的、製作地氈的還是綠幕布等,應有盡有。 後來有一段時間被不同攝影師發掘出這個藏著不同顏色不同質感的地方,藉著光暗對比差,拍到不同效果的美照,就這樣又作為一個拍攝聖地火熱起來。 其後當肺炎肆虐,市民搶不到口罩,紛紛學會自製布口罩,棚仔又因為布料價格便宜,又有不少現成布口罩,又成了與友人一起常逛的地方。 到後疫情時代,百業待興,可惜仍然敵不過收地,被迫與眾告別隨黃昏落幕,就像象徵著從小聽到「靠爸爸架木頭車養我」的年代亦同時消逝。
新年快樂!祝大家身體健康、順順利利!每天都可以大快朵頤! 去年確診痛風以後,對所有吃的東西都開始講究,尤其海鮮和內臟,因為稍一不慎吃了嘌呤食物,再加點酒精,隔天便有機會會痛得下不了床。 還幸是初期的症狀,其實病發的機率仍是很小,不過注重身體健康並不只是新年的祝頌語,還是要好好經營。 雖然吃東西的種類少了,不過還是偶爾會有驚喜,以往到旺角十三姨都會點鵝肝飯,一片又一片午餐肉大小的鵝肝、香濃的油汁咬下去同時散發出來,而且份量數量都不少,絕對超值。 不過痛風最忌海鮮、內臟和酒精,所以不能吃海鮮喝玉冰燒,更不能吃最愛的鵝肝,所以這次轉投十三么得懷抱,一上菜就有驚喜! 除了大量手撕雞外,雞叉燒竟然有四小塊,平常這個價位吃拉麵,可能只有一兩塊薄薄細細的叉燒。雞湯喝下去是舒服清新的,還可以加檸檬汁,手撕雞也是嫩滑的,想要生酮還可以轉翠玉瓜麵!
一日之計在於晨,在每一個早晨最重要的當然是早餐,不過自己的生活作息不定時,又不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吃到全日早餐,所以很多時候豐富的早餐就變成了豐盛的午餐,不過我想大部份都市人都一樣,難得的假日應該都是為著更深層次的休息而放,所以就算不是早晨,每天的第一頓飯也是很重要。 這次就找到一家地方寬敞又坐位舒適、對開揚又有落地玻璃日照的餐廳,坐立在葵芳新都會廣場三樓的Simplylife Bakery Cafe,這次點了哥達芝士大蘑菇雞肉漢堡,雖然主要原因是因為看見哥達就想起竉物小精靈的哥達,不過這次沒有令我失望。 拜雞肉嫩滑所賜,漢堡一刀就能輕鬆切下去,還有新鮮清爽的蕃茄和生菜,蘑菇香味濃厚,配菜有酸酸甜甜的洋蔥絲,以及脆卜卜的薯條,再配上一杯香濃咖啡,這就是簡單生活的開始。 哥達芝士Gouda cheese,是荷蘭有名的芝士,風味溫和又有奶和堅果香,又有一點點鹹鹹味道,熟成的哥達芝士通常用作烹調不同菜式,而年輕的哥達芝士則可以直接配酒或咖啡享用。
天氣忽然又再要轉涼,每逢農曆年前轉涼都代表著新一年的年花又會長得更好更壯,這個時候最好就是到處去賞賞花,這次誤打誤撞到了一個室內的小地方,卻發現有不少花和植物值得欣賞。 這個地方就是九龍公園裏的綠化教育資源中心,位於九龍公園游泳池上一層。資源中心裏有著不同的植物,不同顏色品種的花和水種植物等……無論是海棠、吊鐘花和蘭花等等都看得出接受過悉心栽種。 若是喜歡植物,倒是值得一去參觀參觀。
一年伊始,就是應該看展覽,這次到了海港城狗展………九展不是在九龍灣嗎? 不!這個狗展在海港城,而且沒有狗,而是「林狗」林海峰的個人作品展,其實就是關於林公子99個UNCLE自畫像展覽。 這99個自畫像看似一樣,但實際仔細地看會見到表情和各個大小臉型、髮型都有點不同。 除了拿UNCLE CD盒作畫布以外,還有日本久留米絣籃染展示,小時候聽林海峰開mic和唱歌,總是會收到一些關於日本的資訊,再加上各大潮牌和引入不同聯承,彷彿日本已和林海峰畫上了等號,就如《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一樣,軟硬能將兩位日本傳奇時裝設計師的名入歌,再引伸到個人崇尚名牌、物質主義的反思,同樣對香港人來說都是一個傳奇。 不知道大家又喜歡那一個Uncle ?
一年將終結,需要一段路去沉澱一下,除了時間以外,再仔細地憶起這點點滴滴。 很多時候需要一段路去散步,這段路又要求簡單、美景、人小………都會這樣走,特別在黃昏時間更美。 從荃灣西出發有兩段路可走,一邊是往深井方向,日落加青馬大橋以及多年前被傳媒發掘的假鳥居,的確對「哈日」的朋友非常吸引。 不過自己比較怕人多,有一點人群恐懼症,所以私心地會走另一邊,就是經荃灣公園、荃灣海濱公園再上青荃橋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 雖然沒有「咸蛋黃」,不過倒是一個人少又創服又有美景的地方,在需要沉澱和創作的時候都可以聽著歌慢走一番。
香港從來都不是寵物友善的城市,就算是帶寵物到寵物友善的商場,也不時會遭旁人和商店排斥的目光。在這個時候,便會萌生一個想法,就是帶自家主子出走親親大自然! 在無法乘坐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和被的士跟Uber拒載後,終於還是召喚客貨Van比較經濟實惠又方便,而這次找了一條非常非常輕鬆的路徑,就是青衣自然教育徑,從起點到野餐區只需步行約10分鐘,除了一開始有點樓梯以外,其他路段都是老少佳宜的輕鬆路經,不但可以帶主子到郊外來個小野餐,還可以將青衣、青馬大橋等靚景盡收眼底。 如果想在聖誕佳節跟小主子來個輕鬆的小旅行,青衣自然教育徑絕對是輕鬆舒適之選。
一道道冷風吹過,就知道又到了換季季節,每年這些日子除了拿出一拿只能穿數次的外套外,就是檢視一下自己有甚麼衣物需要處理。 自問自己也不是一個常買衣服的人,不過自己的工作也需要經常上山下海,損耗率甚高,很多時候衣服都會勾穿了,扔掉又好像很可惜,破損了又不能捐出去,怎麼辦好呢? 在找方法其間,看見南豐紗廠正正與agnès b.聯合舉辦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The Dancing Cloak巨型懸掛聖誕藝術裝置及展覽,當然到場參觀一下。 除了巨大的聖誕裝置,同時帶出衣物、配飾甚至聖誕裝飾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聖誕裝飾是用回收的舊衣物剪成花布條再編織成環保花圈和環保聖誕樹,這個方向可以參考。 畢竟快將聖誕節,過了聖誕節又可以將聖誕樹拆下來再織成一執厚厚的毛巾,可以放在洗手間抹腳,同時延長衣物的壽命,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