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勞碌,終於明白婚禮統籌的重要性。先恭賀一對新人新婚快樂,也感謝他們讓我有一次做兄弟的經驗,同樣幸運地兩天的儀式也能在好的天氣下進行。 喜慶的事情都是靠努力去經營,以往雖然有當婚攝助手的經驗,都知道按情況地需要早上甚至凌晨到酒店預備拍攝,那段時間已經是叫苦連天。可是一對新人和兄弟姊妹需要在前一天開始預備並且在完成一大輪的儀式及佈置,然後早起招待攝製隊和化妝師,以及更重要的一眾親戚和四大長老。 除了睡眠不足,還要花上很多氣力,婚禮的物資多不勝數,油畫、相簿、新郎新娘的多套禮服晚裝婚紗裙褂、場地和花車佈置等等……大大小小重重的一箱又一箱地搬到酒店、會場。 精神和轉數也很重要,除了需要機智地進行兄弟和姊妹之間的玩新郎遊戲,也要精神抖擻地在攝影上展現笑容,當然最重要的是有禮並優雅地對待尊貴的賓客。 一切一切雖然都會令人感到很累,可是能成就一對新人的婚禮,對於協助角色的我們來說,實在非常感動,尤其每當看見成長片段和感謝時間,眼淚都忍耐不住地在眼窩裏翻滾。 在這裏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如果想要在婚禮後有好的照片,可以預先提示一下受邀請的親朋戚友,不要擋在婚攝鏡頭前面和身邊,因為這樣除了會影響整個拍攝進度外,也會令被拍的人不知道目光放在那裏,然後便沒有一張照片能用,就像下圖。
除了吃月餅,中秋佳節還是要賞一下花燈,是次到了尖沙咀碼頭和太空館逛了一轉,為的就是看一看藝術團隊「FriendsWithYou」製作的微笑菠蘿包。以往對太空館的印象都是一個白色的菠蘿包,又有點像鵝蛋,不過點上兩點小眼睛和加上微笑後,便變成一個圓滾滾的小笑臉,十分可愛。 說是賞花燈,但其實比較像看燈飾,相比起小時候在屋邨的花燈,雖然有大型的燈飾,可是氣氛卻是差天共地。以往在屋邨都會有些互助委員會,在空地或廣場舉辦花燈會,燈會除了有很多不同款式的燈籠外,門口總是高高掛著兩個大紅燈籠。走進會場內,又有不同活動,除了猜燈迷外,還可以撈金魚、寫毛筆字和看不同居民的表演,極為熱鬧。 除了到燈會賞花燈外,還有另一個必到賞燈熱點,就是打開家門口。因為兒時住在井字型的公屋,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張燈結彩,又將整個天井高高低低地掛滿了燈籠,比起燈飾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通常父母不帶小朋友到燈會,也會把門打開,讓小朋友在走廊跑跑跳跳,或是拿一個月餅盒、柚子皮讓我們發揮創意,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燈籠。可是小朋友總是喜愛搗蛋,把一支支小小的紅蠟燭點好放到月餅盒內,就靈機一觸「如果想明亮一點的話,不如試一下掉些紙進去燒一燒」,自覺醒目的我便隨即拿起一些沒有用的紙掉進去燒。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確能製造火光熊熊的感覺,可是自己又害怕起上來了,不知所操的我想要拿一杯水倒進去救火,然後立即被哥哥抓住了,說我這樣做跟煲蠟沒兩樣,然而說時遲那時快父親已經幾月餅盒整個翻轉,然後教我們沒有氧氣火便不能燃燒,此乃救火方法之一。 雖然物理上差一點被把屋企燒了,但也是一個溫馨的回憶,最終也沒有受到皮肉之苦,以後也學懂當一個乖乖的小朋友。中秋,還是跟家人一起過最溫暖。
中秋將近,像每個農曆節日一樣,都會在節日前後收到很多節日禮物和更多的節日食品,而這星期收到的月餅應該也有不少。 嘴饞的我最喜歡就是這些節日,因為應節食品總是吃不完,幸好我天生有一個神奇的體質,任憑多少食物進肚子也不會吃不消又不會覺得膩,總是能一堆堆地吃下去,就算吃了一整個月餅也能再吃多個粗豪的晚餐,不過可怕的後果就是把自己吃得胖胖的。 一個月餅未必滿足自己,一款月餅未能滿足所有人,因此市場上也看見很多不同款式的月餅,例如黑松露、魚子醬、威靈頓牛柳、子薑皮蛋月餅等等,雙黃白蓮蓉、流心奶皇和冰皮月餅已經不再新鮮了。 不過無論多少款式,我也只好無黃的蓮蓉月餅,大大口咬下去那香甜的蓮蓉實在是賞心樂事,至於蛋黃多數被的挑走……每次挑走蛋黃也會被批評,在父母輩眼中,以往的日子並不富裕,有蛋黃的月餅都已經是奢侈品,所以蛋黃不但是身分象徵,也是整個月餅的重點,可惜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還是交給你們吃吧。 雖然到了現到也有這種吃不膩的體質,不過也不能太過放任下去吃得盤滿缽滿,始終有節制的飲食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終於明白少吃多滋味的道理。
踏入九月快到中秋,雖然時裝店的櫥窗已經變成了秋冬裝,不過輕輕走上街還是會被熱得大汗淋漓。消暑活動除了到新建成的水上樂園暢玩一番,還可以到海灘或是船上玩各式各樣的水上活動,不過貪吃的我當然是用吃來消暑,而這次吃之前要先跟北極熊說一聲抱歉,因為這個刨冰所用的水是由日本運送過來的純靜日本水,然後經過一輪複雜的製作後便成為了我口裹美味的刨冰。 刨冰口感幼滑綿密,草莓口味不像坊間的刨冰,沒有像草莓牛奶糖的那種死甜,反而是淡淡的草莓幽香從氣味先散發出來,然後草莓的味道便靜悄悄地走出來,讓水果的微酸和甜味侵襲你味蕾。 每一個口味也有不同的配料,例如草莓口味會有水果、伯爵奶茶口味會有木糠碎和牛奶布丁、宇治金時帶著紅豆和白玉等等……. 一般刨冰店都會遇到三個問題,就是太快溶掉、吃到某個量便沒有味道和吃到很硬的冰粒,而這家店卻完美地解決了這三個難題,也許是因為日本人那份匠人的堅持,將北海道的美味帶到香港。 不過再出色的店也有缺點,就是每次來到總是大排長龍,想說吃個冰消消暑,卻差點因排隊而中暑,不過為了吃一口好吃的日式刨冰,再辛苦也是值得。
台灣可以算是香港人第二個鄉下,在小時候台灣對我的印象就是會有鳳梨酥可以吃,到長大的後才知道吃喝玩樂的地方多不勝數,我想香港人一年至少也有數次想到台灣旅遊的想法,以往的日子搶到平價機票便速速成行,現在只能在不同的餐廳回味一下台灣的美食。 大家還記得那段吃鳳梨酥手信吃得說不要不要的日子嗎?不過我倒是很喜歡吃鳳梨酥,所以就算沒有辦法到台灣旅行,我也會走到店鋪買些回味一番。在將要付款之際,忽然收到一個來自朋友的訊息,問我有沒有興趣一同嚐試製作鳳梨酥,知我者莫若老死,我當然立即答應赴約。 肚子準備好,雙手也準備好,可以隨時開始。 最先是將餅皮做好,因為餅皮需要時間在雪櫃內靜置,將放室溫軟化後的120g牛油發打成奶白色,再加入40g糖和小許鹽打至膏狀,再加入180g低筋麵粉和60g杏仁粉用矽膠烘焙刮刀將材料以切拌法拌勻,然後便可以蓋上保鮮紙放進雪櫃靜置30分上以上。 餡料方面當然不少得不能放進薄餅的菠蘿,先將約900g的鳳梨切粒,然後打成鳳梨泥,然後放入紗布袋將果汁擠走,剩下鳳梨渣。燒熱鑊後大火炒香鳳梨渣後加入110g水飴/蜜芽糖和50g糖,炒至乾身便再加入適量檸檬汁調節自己喜愛的酸度,再炒至乾身。待味道調和後加入20g牛油攪拌均勻以及呈彈性便可以熄火。 餡和餅的比例從來都是看自己喜歡,有人喜歡餅餡2:3有人喜歡1:1的比例,然後預熱170度焗爐先焗15分鐘呈小許金黃色,然後翻面焗10分鐘至金黃色。 製作鳳梨酥很多人都會放進正正方方的模具中,其實可以偷一點餅皮,加入不同的食用色素,再掐成不同的公仔,整件事又有更大的可玩性。
悶悶的日子最好就是到處逛逛到處吃吃,或是到一些比較遠的地方去,讓自己脫離一下城市急速的節奏,而小小的香港卻又有很多避世勝地。很多人會覺得遠離煩囂多數是上山和下海,其實香港還有數個隱蔽的地方可以去,除了彷佛置身外國之中的愉景灣,馬灣也是一個不錯的照點。 馬灣除了沙灘和挪亞方舟外,馬灣公園也是一個特色景點,不過今次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來,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土耳其熱沙咖啡。土耳其熱沙咖啡可以說是咖啡的始祖,在16世界咖啡傳入土耳其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所誕生。 熱沙咖啡並不像一般美式咖啡、Espresso和French Press等的沖調和高溫壓漏方法,而是採用熱沙將咖啡烹煮好。一般手沖咖啡是非常考驗咖啡師的一對巧手,熱沙咖啡卻是考驗你的觸覺和敏銳度,因為整個烹煮過程中,需要留意到咖啡滾熱的溫度。因為熱沙咖啡是將咖啡豆細磨,然後放入長柄土耳其咖啡壺(Cezve),倒水後放到熱沙中,讓約攝氏300度的熱沙將壺內的咖啡煮好,整個過程需要煮2至3次,而每次都要在還未沸滾的時候便要立即拿起冷卻,然後重複煮滾。煮好後將壺內咖啡表面的油份和泡泡放到另一個杯子內,然後再將咖啡沖到杯裏,一杯香醇濃厚的土耳其熱沙咖啡便完成了。 第一次喝的時候最大感受是為甚麼會有沙在裏面,原來正宗的土耳其咖啡是不會將咖啡粉過濾,直接將咖啡和底部幼細的粉一同喝掉,不過喜不喜歡就因人而異了。 喝過熱沙咖啡,原來土耳其人還會用杯裏的咖啡渣來占卜,將喝完的杯子倒放至盤子上,等待杯子冷卻後,觀看杯子中的咖啡渣形狀,不同的形狀有不同的意思,實在是又好玩又有趣又極盡味覺享的體驗。
相信不少人的童年和秋季旅行回憶裏也有一頁是寫上滿滿的海洋公園之旅,園內不少刺激的機動遊戲,亦有接觸生態的不同展館,萬聖節和聖誕節等假期也會有特別活動,確實是個讓你樂而忘返的好地方。 不過由於政府年初公布對於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令跳樓機、滑浪飛船和越礦飛車三項機動遊戲於9月1日正式退役,而海豚表演亦會終止。 還記得中學的時候,跳樓機可是一個追求異性的恩物,不但能展現自己的膽量,同時也能在刺激的機動遊戲中得到心跳加速的感覺,然後成功後再走上摩天輪上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看著一片蔚藍色的海和夜空,兩隻小手終於靜靜地、慢慢地牽在一起,最後一同坐著纜車不發一語內心卻是既激動又盡是甜蜜。 可是天生畏高又膽小的我就沒有這個經歷,對我來說滑浪飛船已經是當時最激進的底線,到了近幾年才放膽玩越礦飛車等機動遊戲。這個畏懼機動遊戲的原因,可以說全是因為那一年的海洋公園之旅,饞嘴的我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傻呼呼地被哥哥帶上海盜船,還未意識到將會有刺激體驗的我還在咀嚼著,然後船一晃,滿口食物的我叫不出聲來,無從舒發這股恐懼,最後蒼白腳軟地坐了很久,最後甚麼不都記得了。 不知不覺原來跳樓機和越礦飛車已經服務了20年,而滑浪飛船更是運作了37年,所以抓緊機會,這個星期便去了坐最後一次的滑浪飛船和越礦飛車,可惜的是當日跳樓機、海盜船和過山車沒有開放,不過海洋劇場倒是有看到。 說到海洋劇場,實在不得不佩服一班訓練員和海獅、海豚的聰明和專業的表現,優雅的跳躍、精準地將球送給訓練員以及聽從指令能行走在水面上,都是令人驚奇的表演,不過這些都將成美好的回憶。
近日天氣時晴時雨,不但焗促更是悶熱,想找一個清爽的藍天更是不容易,對於一個喜愛到處遊歷看看風景的人來說,盡是掃興。 不過抱著這個心態不氣也不會改變,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既然改變不了天氣,就試著在烏雲中找一片藍天,就這樣提著相機走到街上找個好天氣、轉換好心情。 我想應該最多香港人最期待是「返鄉下」,而早些日子忽然在社交平臺都出現一張和風庭院的相片,大家都很驚訝那裏有航班升降日本?當大家都磨刀霍霍準備搶購平價機票的時候,原來這個院庭是在香港裏。 雖然地點叫作天后廟道三號花園,不過由炮台山地鐵站走過去路程比較短一點,由地鐵站乘電梯上富澤花園沿著馬路一路上斜靠著炮台山道右邊行,看見天后廟道過馬路後的左手邊便是天后廟道三號花園,路程約五分鐘。 由於院庭正向著西邊,所以午後或旁晚時分拍照的話光線會比較充足,而且院庭三面環樹,光線從樹隙透射到院庭上,更有日系簡約清新的感覺,也可以等待夕陽來臨,倍添浪漫氣氛。 走過日本院庭,其實炮台山也是一個不錯的街拍地點,街道、大廈、電車等等各有特色,非常幸運地整個炮台山之旅雖有烏雲,卻沒一點雨水降到頭上,又神奇地在烏雲旁看見白雲和藍天, 雖然天氣仍然焗促,不過看到優美的景色心情就豁然開朗。
今屆東京奧運刷新了很多記錄,其中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今屆新增了滑板項目,而日本隊更取得男子組金牌及女子組銀及銅牌,而女子組銅牌的主只是年僅12歲零10個月的開心那,應該是歷年來最年輕的獎牌選手。 滑板項目其實非常有趣,不同的動作和花式令人目不暇給,如武俠小說一樣做到人板合一,也需要膽量會智慧去駕馭那塊滑板。不過,原以為奧運會新增滑板項目會令滑板這個項目正名為運動,可是卻不如我所期望。 在香港這個城市,彷彿滑板就跟壞這個字扯上聯繫,多數會與紋身、酒精、煙草等等歸屬一類,令人敬而遠之。其實滑板除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運動項目外,還是一個非常方便的代步工具,尤其在平坦的道路上,讓人可以空著雙手快速前進。而且滑板也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攝影工具,可以將相機連單腳或小腳架放在滑板上,然後Dolly in或Dolly out,是一個平民板的推軌方式,或是在賽跑項目尤其街馬上,更可以輕鬆地跟拍著心儀的選手,可謂用途多多。 還記得在澳洲生活的時候,為了減少購物和上班路程時間而學滑板,一來是一個型格運動,二來是比起單車滑板更便宜,初來乍到節省生活成本是必須的。在控制滑板向前行、停止和轉灣也能輕易地在網上找到教學,問題是自己有沒有一個膽量站在滑板上,滑出第一步。 可能滑板項目還要靠我們努力地改寫它原有的刻板印象,希望能在香港踩起滑板上來不是被唾罵,而是得到一個運動項目應有的目光。
2020年東京奧運香港代表張家朗在男子花劍項目上獲得史上第二面奧運金牌,全香港人感動得鋪天蓋地發文祝賀,比起MIRROR+ERROR殺入屯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興奮。 藉著張家朗,令香港人認識更多劍擊這項運動,不再只是聯想到Johnny Depp在腳步不穩地圈起手中的劍與不同的敵人比試的場面了。 劍擊項目有幾種,花劍、重劍、佩劍每一種都各有特色,不是每一個種類都是以刺擊得分,就以佩劍為例,刺、斬、劈都可以得分,只要打中腰以上的上半身部位就能得分,重劍則可以攻擊任何部位得分,而花劍只接受攻擊身體部分,是較高難度較難取分的項目,正因為取分困難,令難度及趣味大大提高。 不過要說起第一次接觸花劍,我想應該有點年紀的人會是從一套電視劇集開始,而這套劇就是《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當年的青春電視劇多不勝數,光是四葉草系列已經有四輯,而且不乏大卡士歌星名星參演,劇情亦比起千篇一律的宮鬥爭產燒烤劇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香港是個彈丸之地,但好的作品、高質素的運動員卻比比皆是,今季奧運亦取得不小獎牌,正如張家朗說的「大家覺得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地方,跟起一個國家相比,怎樣都輸蝕。我不太喜歡這種心態,我們也可以做到的。」 只要我們願意一起努力下去,我們也可以做得到!感謝所有運動員!香港人加油!









